近日,38岁的李女士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迎来了自己的宝宝。曾因患子宫内膜癌的她一度以为自己无法圆做母亲的梦,但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妇科、生殖医学中心及产科三大学科团队精心治疗和温情呵护,她在子宫内膜癌术后4年,终于顺利诞下小生命。
来自湖北武汉的李女士婚后多年未孕,2019年她又不幸被查出子宫内膜癌。“得了这个病,以后还能生孩子吗?”李女士看着确诊报告,心里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确诊后,李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洪莉教授求诊。经过全面的病理及相关检查后,洪莉教授明确表示,她的子宫内膜癌由于发现早,诊断及时,属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而本人又拥有强烈的生育愿望,可以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方案。
洪莉教授介绍,子宫内膜癌是影响妇女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分期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根据有无高危因素选择放疗和化疗进行辅助治疗。只有达到治疗指征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可使用孕激素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听了洪莉教授对病情和治疗方案的详细解释,李女士和家人心里都悄悄松了一口气,她重新燃起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2019年12月,洪莉教授带领团队为李女士行宫腔镜手术,顺利切除病灶。手术完成后,李女士继续接受孕激素治疗,来保留其生育功能。2020年5月,李女士再次去医院复查,子宫内膜病检结果显示正常,宫腔内已经没有残留病灶。在医生的指导下,李女士停止了口服孕激素药物,慢慢调养身体。去年,在洪莉教授的推荐下,李女士和丈夫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希望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怀孕。生殖医学中心主任谢青贞教授团队为他们“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经过漫长曲折的治疗过程,2022年年初,李女士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第二次移植2枚囊胚,早孕B超提示:单活胎。这个好消息给李女士全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希望。在家中休息时,她经常轻抚着日渐增大的孕肚,自言自语道:“宝贝,你可一定要平安出来啊。”
产科主任范翠芳教授也一直关注着李女士的孕期产检情况,李女士虽孕期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但曾接受过宫腔镜手术,可能造成术后宫腔粘连,同时李女士还存在高龄初产、妊娠合并多囊卵巢、妊娠期糖尿病等不利因素。范翠芳亲自为她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10月,李女士临近孕足月。范翠芳之前不慎脚部骨折,但她仍牵挂着李女士。术中范翠芳双脚穿上特制的“支具”以作支撑,来为李女士行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个4200克的新生儿,母婴平安。术后在产科病房,坐在轮椅上的范翠芳教授细心查看了患者的情况,并嘱咐她出院后还要定期来院复查,通过诊刮术来检查病理变化。李女士看着熟睡的宝宝,感觉过去所经历的一切病痛都变得微不足道,心里只有对新生活的满满期待和动力。
范翠芳教授提醒,对于保留生育功能、未完成生育却病变复发的患者,通常需要再次评估患者现阶段身体及肿瘤状况。如符合保留生育功能且没有禁忌,则可保留生育功能方案。但若复发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尤其是短期内的复发,则应谨慎对待,并经过非常仔细、严格的评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龚雨西)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讲述“生育梦”圆梦故事
湖北日报app: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讲述“生育梦”圆梦故事
极目新闻:妇科、生殖、产科专家接力守护4年,38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终圆“生育梦”
长江日报:三大科室“一条龙”呵护4年,女子子宫内膜癌术后终圆“生育梦”
荆楚网:妇科、生殖、产科“一条龙”呵护4年 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终圆“生育梦”
湖北农村广播:妇科、生殖、产科“一条龙”呵护4年 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终圆“生育梦”
武汉交通广播:妇科、生殖、产科“一条龙”呵护4年 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终圆“生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