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09月 总第117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重症医学Ⅰ科:罕见极重度贫血险丧命 深度昏迷15天后,他奇迹般醒来
    发布:重症医学Ⅰ科 时间:2023-11-17
    A+ A-  

    本站讯 “血红蛋白低至18g/L,只有正常值的1/10,随时都有生命危险。”37岁的王先生因极重度贫血,全身器官都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状态,生命危在旦夕。千钧一发时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科开展一系列抢救措施,助他连闯生死关。深度昏迷15天后,王先生奇迹般醒来。

    今年7月,来自湖北潜江的王先生突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情况,身体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稍作休息又慢慢好转。自以为是劳累所致,起初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后来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愈加频繁。

    9月9日下午,王先生的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加重,且难以忍受。当地医院用救护车紧急送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急诊科艾波医生接诊后发现,患者呼吸十分急促,每分钟50多次,全身皮肤粘膜苍白。急诊血液检查结果报告危急值,血红蛋白浓度竟然只有18g/L,是正常值的1/10,属于极重度贫血。

    王先生全身器官都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状态,大脑和心脏被打击最为严重,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搏骤停而死亡。艾波医生紧急为他申请输血,同时立即向重症医学I科求助。

    由于长时间极重度贫血,王先生心、肝、肾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收治重症医学科后,重症医学I科夏文芳教授当机立断,开展床边抢救,实施输血、加大吸氧力度以及脏器保护等措施。

    一系列抢救措施过后患者症状虽有好转,但依旧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由于长时间缺血、缺氧,心脏在“饥饿”状态下超负荷工作。在输血过程中,王先生突发心搏骤停,重症医学I科医护人员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3分钟抢救后其恢复自主心率,瞳孔回缩至正常大小。

    心搏骤停后,大脑血氧供应再次骤减,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王先生陷入深度昏迷。重症医学I科医护人员在进行脏器功能维护的同时加强脑复苏,继续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脑保护、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动态评估、综合治疗。

    经历5天5夜的全力治疗,王先生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脏器功能慢慢恢复,贫血状况好转。但仍处于深昏迷状态,伴有全身抽搐,并且依赖于呼吸机的支持来维持呼吸,短期内无法脱呼吸机和拔除气管插管。

    重症医学I科主任詹丽英教授带领全科开展综合大查房,决定采取经皮气管切开,并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气度,定期纤支镜治疗进行气道廓清等手段,想尽办法为王先生创造撤机机会。令人欣喜的是,3天后王先生意识有了好转,在刺痛情况下可以睁开眼睛;9月18日,他顺利撤除呼吸机,这意味着离苏醒更近了一步。

    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脑缺氧状态,促进脑组织的再灌注,减轻脑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夏文芳教授联合神经内科关景霞教授、康复科主任张旃教授会诊后认为,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已逐渐平稳,考虑到由于缺血缺氧性脑病依旧没有苏醒,建议实施高压氧疗和康复治疗。

    经过一周的治疗,9月25日,昏迷了半个月的王先生奇迹般苏醒。拔掉气切套管、停止吸氧后进行系列康复治疗,神志意识逐渐清醒,可以下床走路。目前,王先生正在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詹丽英教授表示,本次患者的成功救治,是重症医学科与神经内科、康复科、急诊科、血液内科等多学科协同合作的结果,大幅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再一次彰显了医院综合救治能力。

    专家提醒,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补充营养和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通过均衡的饮食和避免失血等措施,可以预防贫血的发生。患者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宁亚飞)

    重症医学Ⅰ科:罕见极重度贫血险丧命 深度昏迷15天后,他奇迹般醒来

    本站讯 “血红蛋白低至18g/L,只有正常值的1/10,随时都有生命危险。”37岁的王先生因极重度贫血,全身器官都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状态,生命危在旦夕。千钧一发时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科开展一系列抢救措施,助他连闯生死关。深度昏迷15天后,王先生奇迹般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