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陈永顺教授团队的最新临床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移植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呋喹替尼治疗难治性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并探索了相关机制。相关成果以题为"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plus tislelizumab and fruquintinib in refractory microsatellite stabl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n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 (RENMIN-215) "在线发表于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IF=15.1)。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20%的CRC在初诊时即伴有远处转移,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20%。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癌症治疗发生了革命性改变。然而,相较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mCRC,免疫治疗在微卫星稳定(MSS)型mCRC患者中应答率却很低。这与MSS型mCRC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可能有关。因此,对于该亚型肠癌患者,临床上亟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改善免疫治疗的反应。
既往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诱导异常的肿瘤血管正常化,并促进T细胞的活化浸润进而逆转免疫抑制性TME。此外,肠道微生物可参与重塑抗肿瘤免疫治疗的TME并逆转免疫耐药的形成。基于此,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肠道菌群移植联合免疫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和抗血管生成靶向制剂(呋喹替尼)联合治疗MSS型mCRC的II期临床试验。
从2021年5月10日至2022年1月17日,该研究共入组20例患者。中位随访13.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7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1个月,疾病控制率为95%,临床获益率为60%。从肠道菌群类别、血液免疫细胞分布、TCR序列分析和预后因子四个维度探索了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治疗有效患者的粪便中含有相对高丰度的变形菌门和毛螺菌科以及低丰度的放线菌门和双歧杆菌门;扩增的TCRs表现出抗原驱动应答特征的患者有更好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策略,有望为该患者群体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值得在临床上更多的使用和探索。
此前,该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在2022年12月召开的国际ESMO-IO大会上进行了现场的展示和交流,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