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9-10月正是食用螃蟹、皮皮虾等海鲜的绝佳时令,然而海鲜好吃不好惹,有人因为吃海鲜进了重症医学科(ICU),这是怎么回事呢?
36岁的王女士从9-17起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发热,最高体温达39.8℃,同时有上腹痛、心慌、全身酸痛乏力、食欲不振、呕吐的症状。一周后症状再次加重,同时出现憋气以及四肢远端花斑,去当地医院就诊,当即诊断为脓毒性休克。在当地进行液体复苏、抗感染、脏器功能保护等治疗后,病情不但没有缓解还持续加重,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四肢的紫绀肿胀的症状也加重了。为挽救年轻的生命,家属辗转求助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科詹丽英主任。
入科时,王女士神志昏迷,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大剂量升压药维持血压,心肝肾功能衰竭,四肢远端青紫且伴有大面积破溃。詹丽英主任立即组织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并对发病过程及诊疗进行梳理,发觉患者此刻来势汹汹的病情之下,藏匿在冰山下的“始作俑者”还没有明确。要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还是得追本溯源,找出“真凶”。于是再次询问病史,追溯到患者发病前几天有海鲜饮食史,而王女士的症状及病史符合创伤弧菌感染的特征。
找到“真凶”,经过有效的抗感染以及脏器支持治疗。患者于第5天意识恢复,顺利脱机拔管,肝肾功能也逐渐恢复,四肢青紫症状得到明显好转,进入康复阶段。
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嗜温的条件致病性革兰阴性菌,隶属于弧菌属。它主要生活在海水、海底沉积物或寄生于海洋生物(虾、蟹、蚌、牡蛎)体内。创伤弧菌感染常年散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10月多发,海水温度达23°C - 29°C时发病率最高。易感人群包括慢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糖尿病、长期嗜酒、血液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
创伤弧菌感染后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多发生在四肢,感染后皮损常从远端下肢开始,迅速向近心端大腿以上部位蔓延,早期表现为红色小丘疹、质硬,中期皮肤呈褐色瘀斑或花斑状,边缘呈暗红或边界不清、肿胀伴凹陷性水肿、疼痛,周边淋巴结肿大、压痛,24小时内多出现张力性水疱,后逐渐融合成血疱,溃烂破裂,皮肤呈片状烫伤样皮损,蜂窝组织炎或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真皮胶原凝固性坏死,表皮呈黑色坏疽样,渗液不止;原发性脓毒症,患者多于24—48小时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50%,72小时内未处理,病死率可达100%;急性胃肠炎,发生率为7%~11%,有恶心、呕吐、腹泻及痉挛性腹痛等表现,早期大便呈黄绿色水样,后期呈黑色血便。
吃海鲜,如何远离创伤弧菌?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科詹丽英主任温馨提示:创伤弧菌常见有伤口接触和食用污染的海鲜两种感染途径。远离创伤弧菌,首先,尽量不吃生海鲜,尤其是易感人群。对带壳和不带壳的海鲜需要充分煮熟或蒸透,通常海鲜煮沸5-10分钟即可高温灭菌。处理生海鲜时可带手套,以防扎伤。
若不慎被刺伤,可采用三部曲紧急处理,1洗:立即用流动水冲洗扎伤患处;2挤:沿着指尖用力挤掉污染的血,约1-2分钟;3消毒:再用碘伏消毒伤口2-3遍。一旦出现发热、脓包、红肿,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接触史,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其次,海边戏水做好防护,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易感人群或皮肤表面有创伤的人群,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海水、海产品或污水。(李镇文 方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