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坚守初心服务临床,持续创新建设学科。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周青教授团队申报的《面向心房颤动防治的低强度聚焦超声外周神经可视化调控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发》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的研发项目,重点解决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用于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该项目的获批,标志着超声影像科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上升到新台阶,是科研上令人鼓舞的重大突破。
房颤是我国近年来疾病负担增长最快的病种,我国现有房颤患者约487万,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的防治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大难题。目前临床上治疗房颤的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和预后,但治疗周期长,窦律维持率较低及术后复发率较高。
《面向心房颤动防治的低强度聚焦超声外周神经可视化调控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发》项目以上述临床问题为导向,根据国家卫生健康政策导引的研发指南要求“无创快速精准治疗心律失常等适应症”,拟研发集高时空分辨、多阵元聚焦、精准靶向定位、电生理自反馈控制、安全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低 强度聚焦超声外周神经调控设备,精准调控迷走神经或者星状神经节,探索一种“损伤性低、靶向性高、有效性强”地调控外周神经防治房颤的新策略;并深入研究超声能量对心脏自主神经重构、电生理重构和结构重构的作用,揭示超声调控在房颤防治中的的潜在生物学及物理学机制。
该项目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多阵元自反馈精准定位的低强度聚焦超声外周神经调控方法研究、智能化低强度聚焦超声神经调控设备的研发、性能测试及安全性评估和应用智能化低强度聚焦超声仪调控外周神经治疗房颤的基础及临床试验。
周青教授(前左)与学生们在武汉大学超声与分子影像实验室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本项目的牵头单位,拥有优越的研究平台和软硬件条件,设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心电生理)、自主神经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模式动物中心、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武汉大学超声与分子影像实验室以及转化医学中心等一流临床科研基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是湖北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和“973”项目以及“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武汉大学超声与分子影像实验室与武汉大学动物中心配备有超声调控仪、动物操作间、X 光机、麻醉机、呼吸机、三目手术体视显微镜、生理记录仪、凝胶 电泳仪、PCR 仪等仪器设备,能配合完成动物实验操作和部分细胞实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科配有美国Epic7c、E95 心脏超声仪等,并配有动物心脏探头和造影分析软件,能完成治疗前后动物心脏功能等检测
同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此项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绿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医院等机构展开深度合作,联合攻关积极推动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
合理谋划、科学布局、开拓创新方能引领高质量发展。项目的获批和推进,凝聚了一批批科研人的心血,是医院和科室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是省内最早创建的超声影像专业之一,深受业内好评。科室是湖北省超声影像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单位、武汉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单位。学科承担着全省超声影像专业的技术培训、资质认定和质量考核等系统工作,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科现有职工82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6人,主治医师36人,医师7人,医务助理及护士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硕士学位31人。超声诊断专业覆盖全面,并常规开展三维经食管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造影、超声消融、妇科三维及四维超声和胎儿早、中、晚三期产前超声等新技术。每年完成全身多系统临床超声诊断60万人次,新技术超声诊疗3万余人次。人才梯队建设良好,青年医师多具有海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培训经历。科室多人在全国及省级超声专业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青年委员,以及专业权威期刊《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多个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周青教授,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本项目总负责人,已然是硕果累累,仍心系民生,致力于解决公共事业重大难题,积极推动学科建设。她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为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Harvard University)、耶鲁大学医学院(Yale School of Medicine)及意大利 Humanitas 医 院(Humanitas Research Hospital)访问学者。从事临床超声诊断工作近30年,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超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尤其是超声生物学效应的应用研究。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启结构性心脏病的超声3D打印,在行业内享有盛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武汉市科技重点研发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主译论著1部,副主编、参编著作4部,获多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s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等权威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多个学术职务,包括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及心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超声影像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以及浅表与血管学组组长。曾获得“中国杰出超声医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名家”等荣誉称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团队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解决临床问题,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合理规划科研选题,未来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周青主任的带领下,将不断开拓进取,求是创新,永攀高峰,携手合作单位奋力攻关,为健康中国贡献坚实力量。(超声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