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眼耳鼻喉医院眼Ⅰ科:视力从仅余光感到0.2 微创联合术式让高龄复杂病白内障患者“复明”有了新希望
    发布:眼Ⅰ科 时间:2025-01-07
    A+ A-  

    本站讯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杨安怀教授和他的团队,是他们让我重见光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1月2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医院眼Ⅰ科杨安怀教授团队为一名高龄糖尿病患者成功实施复杂的“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联合手术,术后其视力从术前仅余光感升到0.2,让老人晚年生活有了新希望。

    来自湖南岳阳78岁的张先生,患有双眼玻璃体积血及白内障等多种复杂的眼部疾病,导致其双眼视力仅余微弱光感。同时其长期患有糖尿病,血小板计数仅为35x10^9/L,显著增加了手术风险。

    此前,在赴北京、广州等知名医院的诊疗过程中,由于基础疾病导致手术难度极大、风险过高,张先生均因不能同时解决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的问题被医生婉拒,他也由此陷入深深的失望和困境中。

    去年底,张先生慕名来到湖北,求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医院眼Ⅰ科主任杨安怀教授。面对复杂病情时,杨安怀教授和团队成员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评估,分析手术中一系列潜在的困难与风险后,决定进行白内障和玻璃体切除前后段联合手术,拯救患者视力。

    术前检查中,张先生血小板数量偏低,凝血功能异常,加上其多年糖尿病史,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此外,长期糖尿病史可能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以及高血糖环境下细菌繁殖的风险亦不容忽视,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杨安怀教授及其团队决定采用微创切口玻切头,加强术前加强抗感染治疗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术中,因张先生白内障极为严重,晶状体的混浊导致眼底出血的玻璃体腔几乎无法直接观察,为手术带来了极大挑战。面对这一复杂状况,杨安怀教授带领医疗团队果断采取了先行白内障超乳的方案,使术中视野得到了显著改善,可顺利进入眼底手术阶段。

    在清晰的视野下,医疗团队发现玻璃体腔内积血严重,且血块已积化,眼底的视网膜增殖膜已经形成。为了不损伤眼内结构,杨安怀教授通过玻切头进行精准操作,切除增殖膜,成功解除了其对视网膜的牵拉,避免了视力丧失的风险。随着手术的逐步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精准施行,确保了视网膜的稳定,最终医疗团队使用硅油填充玻璃体腔,减少术后出血及增殖风险,为手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其双眼视力恢复至0.2,已经能够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已接近绝望的张先生激动地表示,这一切的恢复,离不开杨安怀教授及其团队的高超医术,他还写下一篇诗《武昌遇杨安怀题记》诗句,表达衷心的感谢之情。

    杨安怀教授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白内障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对于一些高龄、慢性病、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而言,他们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复杂的眼底疾病,若白内障与眼底疾病并存,将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他提醒,一旦确诊患有白内障,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尽早接受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变得日益重要,面对一些复杂的眼科疾病如眼底病变合并白内障,前后联合术式已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刘禹 柳红利)

    附:患者感谢诗

    武昌遇杨安怀题记

    困厄五指山,京都两茫然。
    均启石上课,豁然遇怀安。

    眼耳鼻喉医院眼Ⅰ科:视力从仅余光感到0.2 微创联合术式让高龄复杂病白内障患者“复明”有了新希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医院眼Ⅰ科杨安怀教授团队为一名高龄糖尿病患者成功实施复杂的“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联合手术,术后其视力从术前仅余光感升到0.2,让老人晚年生活有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