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岑) 1月26日,中国传统新春佳节前夕,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病房内,24岁的挪威籍留学生WEST(化名)紧握叶柏新主任的手,用英文连声道谢。这位因持续高热、多器官衰竭命悬一线的国际学生,经历一个多月的生死博弈后,在中国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下重获新生。这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救援,不仅展现了中国医疗技术的专业水准,更谱写了人文关怀的温暖篇章。
生死竞速:多学科协作破疑难
2024年9月,WEST因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减少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未果。12月25日,患者突发晕厥、黑便,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当时其血压骤降至76/43mmHg,血红蛋白仅48g/L,生命危在旦夕。首义院区急诊科李文副主任医师迅速将其转入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Ⅱ科余追主任团队冒着风险完成床边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大出血风险。
然而患者仍持续高热、血细胞骤降,病情持续恶化。余追教授凌晨组织全院大会诊,经血液内科高清平教授研判,WEST被转入洪山院区血液内科。彼时患者体温飙至40.1℃,肝脾肿大、血象异常,洪山院区血液内科主任叶柏新凭借临床经验,果断判断其可能罹患死亡率超80%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当即启动细胞因子风暴治疗。用药当日,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精准攻坚:跨国会诊解难题
为明确诊断,医疗团队借调患者外院活检标本,联合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检验科等团队,完成骨髓穿刺、基因测序、PET-CT等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叶柏新团队多次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团队跨国会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中,WEST因Rh阴性“熊猫血”遭遇输血危机。医院输血科徐朴主任联动武汉市血液中心,紧急调配400毫升稀有血型红细胞,迅速完成输注,使其血红蛋白回升至安全水平。“感谢所有人为我奔波,这让我感受到中国的温暖。”WEST在病床上的真挚致谢,道出这场生命接力的温度。
医者仁心:技术温度双护航
在洪山院区治疗期间,叶柏新团队每日用英语与患者沟通,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结合最新文献调整用药。在这里,WEST不仅得到了充分而细致的救治,还感受到来自医护团队、学校方面的人文关怀。各项指标及症状均已恢复正常后,WEST特意为医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临近中国春节之际,洪山院区血液内科还为在院患者及家属举办了欢快的“迎新春”活动,使WEST在病房里深切地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当接到李婵护士长的一枝康乃馨及一个大大的“福”字,WEST无比开心,还主动上台用中文向其他病人和家属拜年祝福。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武汉洪山区这场跨国生命接力诠释医者仁心
湖北日报app:武汉洪山区这场跨国生命接力诠释医者仁心
医师报:一场跨国生命接力诠释医者仁心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功救治重症挪威留学生
洪山大学之城:这场跨国生命接力诠释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