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31岁小伙肖先生近两年深受高血压的困扰,最高血压飙升至230/110mmHg,辗转求医久治不愈。近期,他慕名求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该院高血压科专家团队精准查出背后的隐匿真凶——主动脉缩窄。经心血管医院学科“内外联手”实施手术治疗后,他恢复正常血压,2月15日康复出院。
肖先生年纪轻轻,却饱受高血压折磨多年,发作时感到天旋地转,头痛、头麻,最高血压离奇飙升至230/110mmHg。他先后服用过多种降压药均无效果,即使联合多种强效降压药仍难以有效控制血压,这让一家人忐忑不安。
肖先生辗转多家医院,接受多次常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均未发现异常。今年2月上旬,他慕名求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高血压科。该科主任徐红新教授接诊后凭借敏锐的临床洞察力,通过“双侧血压测量”发现其左臂血压(218/107mmHg),显著高于右臂(123/84mmHg),并且在听诊检查中发现,胸骨左缘2肋间听到2-3级收缩期血管杂音,迅速判定“真凶”可能是“主动脉缩窄”这一少见高血压病因。
据悉,双侧血压不对称,可能是大血管疾病发出的“警报”。若双上肢血压差>20mmHg,需警惕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主动脉夹层等血管病变。后续肖先生接受主动脉CTA检查结果提示:主动脉弓局限性缩窄,管腔重度狭窄,印证了徐红新教授的临床推测。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疗团队通过抗核抗体(ANA + ENA)、ASO、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筛查排除大动脉炎后,确诊其为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不良“主动脉缩窄”。这也是年轻的肖先生血压显著升高、且双侧显著不对称的罪魁祸首。
徐红新教授介绍,主动脉弓缩窄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就像血管被“卡脖子”,常发生于主动脉弓部,表现为上半身高压、双臂血压差大、下半身缺血。
主动脉弓缩窄通常通过手术方式可以根治。高血压病科专家团队周晓阳教授、方钊医生、周婷医生与心血管外I科主任吴智勇教授团队迅速组建MDT团队,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后,于2月10日为患者成功实施“主动脉弓置换+缩窄矫治手术”。术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无需再服降压药,彻底去除了病根。
徐红新教授介绍,约15%-20%的难治性高血压由继发性病因引起,仅靠盲目加药无法“治本”,其危害程度较原发性高血压更大。一些明确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等,均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她提醒,高血压并非“老年人专属病”,年轻高血压患者或药物控制不佳者务必排查继发因素,及早明确诊断能提高治愈率、阻止病情进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患者要格外注意筛查继发性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两侧脉搏不对称,一侧减弱或缺失,腹部听到粗糙的血管杂音,出现低钾血症等;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差,或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曾经控制良好但近期又明显升高;高血压急症、恶性高血压患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高血压病科以“精准病因筛查”为核心优势,拥有标准筛查体系、罕见病诊断实力,实现“从诊断到治疗”一站式闭环诊疗。从血管介入到微创消融,破解高血压治疗困局,除高血压的传统药物治疗外,高血压病科还率先开展多项前沿介入治疗技术: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微创介入方式阻断过度活跃的交感神经降压等治疗方式。(宁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