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脊柱Ⅱ科:年近9旬罹患重型颈椎病 武大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创新治疗理念为老人精准“减压”
    发布:脊柱Ⅱ科 时间:2025-03-05
    A+ A-  

    本站讯 “在床上躺了小半年,现在又可以自己下地走路了,人民医院的医生真是了不起!”年近九旬的老人不幸罹患脊髓型颈椎病,2年时间就从起初的头晕发展到根本无法下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脊柱Ⅱ科团队创新应用“MRI椎板线模拟减压”技术,为老人精准“减压”,让他安享健康晚年。3月4日出院时,老人和家属连连为脊柱Ⅱ科医护“点赞”。

    MRI椎板线模拟减压技术示意图

    武汉青山区的涂姓老者今年已是89岁高龄,平素身体硬朗的他,两年前手指开始变得笨拙,拿不住筷子,也不能自己扣扣子。渐渐地他的双腿也开始无力,站不住、走不稳,发展到近半年只能长期卧床。家人曾带着老人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因高龄原因医生婉拒手术建议其保守治疗,但疗效甚微。

    今年2月下旬,老人一家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Ⅱ科求诊。该科主任李亚明教授组织全科讨论,在详细体检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学资料,明确患者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脊髓受压以及脊髓缺血变性等病理因素,诊断其为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Ⅱ科周炎主任医师介绍,对于多节段压迫、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已成为一种常见手术方式。然而,临床中一直缺乏预测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减压效果的有效方法,容易出现减压不足或过度减压现象,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为确保手术安全及治疗效果,周炎主任医师建议创新应用“MRI椎板线模拟减压”技术。该技术理念是通过分析术前颈椎MRI检查,利用特定MRI椎板线对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减压效果预先进行模拟预测,从而制定出精确的减压范围及理想的模拟减压效果。这一创新性方法不仅能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及安全性,还会大大提高手术疗效。

    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手术按计划如期进行。术前,周炎主任医师团队根据患者颈椎MRI模拟减压,精准定位需要手术减压的颈椎节段。同时,考虑到患者超高龄,麻醉团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制定了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精确的麻醉管理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患者康复出院,为脊柱Ⅱ科团队“点赞”

    术中,根据术前规划,周炎主任医师团队利用超声骨刀等精密器械,在狭窄的颈椎椎管上避开重要的神经脊髓系统,精准地“开凿”了一扇“生命之门”。整个手术过程仅用1.5个小时,术中出血控制在100毫升内。

    术后3天,涂姓老者的手指精细活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下地行走也变得稳健。术后复查MRI显示原本病变部位的脊髓获得了充分的减压,脊髓前后方存在良好的储备间隙。术后良好的功能恢复让老者及家人惊喜不已。

    周炎主任医师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颈椎顶级研究会(CSRS-AP)年会上作主题演讲,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治疗理念

    据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Ⅱ科在临床中创新应用“MRI椎板线模拟减压预测颈椎椎板成形术效果”理念,为大量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了精准减压手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在国内骨科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还在2024年新加坡举办的国际颈椎顶级研究会(CSRS-AP)年会上作为主题演讲向世界展示,获得了同行广泛认可。(通讯员 尚小斌  邹亚琴)

    脊柱Ⅱ科:年近9旬罹患重型颈椎病 武大人民医院骨科专家创新治疗理念为老人精准“减压”

    本站讯 “在床上躺了小半年,现在又可以自己下地走路了,人民医院的医生真是了不起!”年近九旬的老人不幸罹患脊髓型颈椎病,2年时间就从起初的头晕发展到根本无法下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