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通讯员 张晓衡 3月10日,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唐先生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Ⅰ科医护团队送上锦旗,感谢其两次救命之恩。
3月5日清晨,59岁的唐先生因24小时内已持续解暗红色血便10余次到院治疗,该科沈磊教授估算其总失血量约1000毫升。经紧急查体发现,唐先生血红蛋白骤降,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随时可能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据家属回忆,8年前,唐先生就曾经历严重的消化道大出血,当时正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Ⅰ科专家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在内镜下成功止血,挽救了他的生命。这次危及生命的病情再次来袭,唐先生一家毫不犹豫地前来就诊。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沈磊教授带领团队医生黄旭、邵茗等人迅速展开救治,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常规检查,同时紧急联系内镜中心准备进行内镜下胃肠镜探查和治疗。
“患者既往有结肠憩室出血病史,此次出血考虑结肠憩室肠壁薄弱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可能性极大。此类病情若不及时止血,随时危及生命。”沈磊介绍,此时唐先生继发出现重度贫血、血压下降、氧饱和度降低,情况十分危急。
时间就是生命,沈磊迅速组织团队制定抢救方案,在张军副主任指挥下,补液扩容维持循环稳定,同时紧急将患者送往内镜中心开展抢救。但内镜下操作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患者肠道内积血较多、视野模糊,且患者结肠及回盲部约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憩室,出血点难以定位。消化内镜中心孙军在胃肠镜下仔细探查,找到出血口并予以夹闭,最终成功止血。整个操作过程精准迅速,仅耗时20分钟。在消化内镜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唐先生生命体征逐步恢复平稳。
内镜下手术抢救成功仅是第一步,术后的精细护理同样关键。消化I科王文娟护士长、胡敏等护理团队接力守护,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护理方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调整补液速度,通过营养支持纠正贫血,确保患者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
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48小时内唐先生的便血彻底停止,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身体状况稳步好转。4天后,唐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沈磊介绍,结肠憩室出血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易被误认为痔疮。长期便秘、低纤维饮食、肥胖及老龄是结肠憩室的主要诱因。结肠憩室破裂后若出血量大,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公众应健康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定期筛查。一旦出现持续便血、腹痛等症状,务必立即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湖北日报app: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极目新闻: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内镜再度“锁定”患者生机
极目新闻app: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内镜再度“锁定”患者生机
湖北广播电视台: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健康合伙人: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武汉科技健康: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科普大讲堂开讲: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湖北农村广播: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