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消化内Ⅰ科: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发布:消化内Ⅰ科 时间:2025-03-12
    A+ A-  

    本站讯 3月5日清晨,59岁的唐先生因解暗红色血便持续1天,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Ⅰ科救治。这已经是八年来他第二次遭遇危急生命的消化道大出血。

    所幸同样是在消化Ⅰ科主任沈磊教授团队的及时救治下,唐先生再一次奇迹般转危为安。10日痊愈出院时,唐先生一家专程为消化内I科医护团队送上锦旗,感谢两次救命之恩。

    5日唐先生入院时,24小时内已持续解暗红色血便10余次,估算总失血量约过1000毫升。沈磊教授紧急查体发现,患者血红蛋白骤降,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随时可能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据家属介绍,这已经不是唐先生第一次遭遇消化道出血的威胁。八年前,他曾经历严重的消化道大出血,当时正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Ⅰ科专家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在内镜下成功止血,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这次危及生命的病情再次来袭,唐先生一家毫不犹豫再次选择信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Ⅰ科。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沈磊教授带领团队医生黄旭、邵茗等人迅速展开救治,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常规检查,同时紧急联系内镜中心准备进行内镜下胃肠镜探查和治疗。

    此时唐先生继发出现重度贫血、血压下降、氧饱和度降低,情况十分危急。沈磊教授紧急分析,患者既往有结肠憩室出血病史,此次出血考虑结肠憩室肠壁薄弱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可能性极大。此类病情若不及时止血,随时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沈磊教授迅速组织团队制定抢救方案,在张军副主任指挥下,补液扩容维持循环稳定,同时紧急将患者送往内镜中心开展抢救。但内镜下操作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患者肠道内积血较多、视野模糊,且患者结肠及回盲部约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憩室,出血点难以定位。

    消化内镜中心孙军教授凭借丰富经验,在胃肠镜下仔细探查,找到出血口并予以夹闭,最终成功止血。整个操作过程精准迅速,仅耗时20分钟。在消化内镜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唐先生生命体征逐步恢复平稳。

    内镜下手术抢救成功仅是第一步,术后的精细护理同样关键。消化Ⅰ科王文娟护士长、胡敏等护理团队接力守护,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护理方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调整补液速度,通过营养支持纠正贫血,确保患者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

    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48小时内唐先生的便血彻底停止,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身体状况稳步好转。4天后,唐先生顺利康复出院,一家人特意向消化Ⅰ科送上锦旗“医术精湛 情暖人心”,以表达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沈磊教授介绍,结肠憩室是肠道黏膜从肌层薄弱处向外凸出、形成的“小口袋”。当憩室内血管因炎症或粪便摩擦等原因破裂时,就会引发大出血。内镜下止血创伤小、恢复快,是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沈磊教授提醒,结肠憩室出血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易被误认为痔疮。长期便秘、低纤维饮食、肥胖及老龄是结肠憩室的主要诱因。结肠憩室破裂后若出血量大,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他建议市民,健康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并及时处理异常;一旦出现持续便血、腹痛等症状,务必立即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张晓衡)

    消化内Ⅰ科:结肠破口“血涌”千余毫升 内镜两度“锁定”患者生机

    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48小时内唐先生的便血彻底停止,贫血症状明显改善,身体状况稳步好转。4天后,唐先生顺利康复出院,一家人特意向消化Ⅰ科送上锦旗“医术精湛 情暖人心”,以表达最真挚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