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喽,晚喽,老伴估计又要生我的气啦!”
3月3日傍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门诊楼前,93岁的于皆平在雨里撑起伞,向医院家属楼走去。
如果从15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医院当卫生员算起,于皆平已经从医78年。一周两次的门诊,是于皆平如今最重要的日程安排。很多人劝他在家享享清福,但他不听,“国家把我从一个小兵培养起来,就是要我为老百姓服务,消化领域是我的‘战场’,我要坚守阵地。怎么能现在就停下?”
当退休医生继续发挥余热,当银发专家走上新的讲台,一股新的力量——银发力量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社会。
3月3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于皆平(右一)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张赫摄
从青丝到白发,是一次又一次的“放不下”
于皆平的诊室门口,总排着天南海北的患者。河南的一位来自农村的妇女攥着皱巴巴的检查单,北京的一位企业家推掉会议改签航班,上海的退休教师辗转三趟高铁……诊室桌上,挂号单摞成小山,最上面一张写着:21元。
“从前不限号,常看到晚上八九点。两年前的一个晚上,老伴气得摔筷子:‘你不要命,我们还想要!’”于皆平笑着回忆。医院曾建议知名专家号涨至800元,他坚决反对:“患者都不容易,不能让他们多花冤枉钱!”
几十年来,于皆平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诊室,将贴士一张张码在桌上。纸页边角卷翘,字迹却工整如刻:“餐后勿仰卧”“打嗝时抬下颌”……有患者偷偷拍照发上网,配文:“这是93岁医生写给世界的‘情书’。”
93岁的于皆平有一个磨出毛边的蓝色帆布包,陪他走过十年门诊。包里装着用了20年的听诊器、手写康复贴士、老花镜,还有一沓泛黄的论文剪报。学生说:“于老的包,能装下一部中国和世界消化内科史。”
报道链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银发力量②:从青丝到白发,永不靠岸的医者星光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