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生命守护显仁心 热血同行克难关 洪山院区成功救治一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学生
    发布:洪山院区血液内科 时间:2025-03-14
    A+ A-  

    本站讯 “是医护人员用专业治疗让我摆脱病魔,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关怀为我点亮希望。”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病房,略显腼腆的19岁大学生周航(化名)向医护团队和老师同学表达了真诚感谢。

    三个月前,因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命悬一线的他,如今已恢复血色,顺利进入康复阶段。这场跨越生死关口的救治历程,展现了现代医学的温度与力量。

    2024年底,一位面色苍白极度虚弱的年轻小伙子走进洪山血液内科叶柏新主任的诊室。询问病史得知,这名小伙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一周前出现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后考虑眼底出血。

    经初步体检后,叶柏新主任迅速意识到病情危重,于是立即将他收到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病房进行救治。住院后紧急完善检查,很快血常规结果出来了,显示中性粒细胞仅为0.15×109/L(正常成人应大于1.8×109/L), 血红蛋白仅为27g/L(正常成年男性应大于130g/L),血小板仅为6×109/L(正常成人应大于100×109/L)。由于患者血细胞极度减少,且有眼底出血表现,病情非常危重。

    “患者当时存在严重出血和感染风险,需持续血液支持治疗。”叶柏新主任介绍,科室立即启动紧急救治预案。通过及时的输血支持治疗,周航的症状暂时得到了缓解。

    在洪山院区血液内科,周航最终被确诊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属于骨髓衰竭性疾病,早期易导致感染、出血、贫血等并发症。

    叶柏新主任团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反复强调避免院内感染及护理的重要性。血液内科李婵护士长专门为他建立“全周期照护体系”,涵盖精细化院感防控和及时的心理疏导。

    “血液内科拥有洁净的层流病床系统及严格的院感防护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护士长李婵介绍道。自开始治疗到现在的三个月内,患者尚未出现过一次严重感染,这对于长时间处于免疫缺陷状态的患者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经过前期一个月的系统治疗,周航造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粒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逐渐升至安全水平,骨髓复查后亦提示骨髓造血程度显著增加,标志着此前的治疗方案获得成功。原计划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经专家组评估后也取消了,避免了患者遭受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痛苦,也为本不富裕的周航家庭节省了二十余万元移植费用。

    洪山院区血液内科医护团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治疗技术受到周航及家属的绝口称赞。今年3月11日,周航的血常规指标趋于稳定,即将出院重新投入学习生活。

    叶柏新表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患者长期需要输血支持,希望更多健康适龄公民加入献血队伍,用可再生的血液传递不可替代的生命希望。(杨岑)

    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生命守护显仁心 热血同行克难关 洪山院区成功救治一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学生

    “是医护人员用专业治疗让我摆脱病魔,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关怀为我点亮希望。”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血液内科病房,略显腼腆的19岁大学生周航(化名)向医护团队和老师同学表达了真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