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1岁的马先生长期饱受腹泻困扰,每天多达十余次解大便不仅让他苦不堪言,还险些被怀疑“上班摸鱼”丢掉了工作。多方辗转就医后,马先生求助于肠道微生态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Ⅲ科主任安萍教授,在接受新疗法“肠道菌群移植”后,他一举摆脱了顽疾困扰。
患者正接受肠菌移植治疗
3月13日,前来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门诊复查的马先生一扫往日的愁容。他激动地向该科主任安萍教授表达感激:“真的太感谢您了!没想到小小的肠道菌群有这么大作用,现在我肚子不拉肚子了,体重增加,工作也更有干劲。”
马先生自嘲,厕所是这两年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尤其在工作压力大、心情不好时,腹泻更是频繁发作。多次做胃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尝试蒙脱石散、益生菌、美沙拉嗪等止泻药物,也均无明显效果。
一月前他来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门诊就诊时,安萍教授综合分析,怀疑是其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腹泻频繁发生。
肠道微生态检测报告移植前后对比
经肠道微生态检测,结果令人震惊:马先生的肠道菌群紊乱处于高风险状态,表现为有益菌大量缺失、有害菌增加以及产丁酸菌缺失。安萍教授介绍,有害菌的增多促使肠道内炎症因子与毒素产生,引发腹泻等症状;产丁酸菌缺失则破坏肠道黏液层,造成肠漏,使毒素直接进入血液。
安萍教授针对马先生的情况,结合肠道菌群检测报告及内镜、血液、影像学等相关检查,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肠道微生态治疗方案——肠菌移植,即将健康人粪便提取的肠道微生态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此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来治疗疾病。
经过一个疗程的肠菌移植,马先生的肠道微生态显著改善。13日的复查中,肠道菌群检测报告显示,与移植前“一片飘红”的糟糕状况截然不同,如今他的肠道内已是 “绿树成荫”。
安萍教授介绍,肠道菌群如同“肠道微生态森林”中的树木,维持其稳定性与多样性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菌群一旦紊乱危害极大,常引发人体各大系统疾病,如便秘、腹泻、肥胖、高血脂、自闭症、焦虑症等。“菌群移植”则是通过服用胶囊或内镜下置管等方式,将健康人粪便中的正常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重建肠道微生态,调整失衡菌群,治疗肠道及肠道外疾病。
根据《肠道菌群移植临床应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菌群移植适应症广泛。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涵盖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复发性(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菌群紊乱相关腹泻、肝硬化等。肠道菌群紊乱所致消化系统外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系统疾病(自闭症、焦虑症等)、代谢相关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肿瘤相关疾病(肿瘤免疫治疗的增敏等)、过敏性或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以及成人或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肝性脑病等,只要伴随胃肠道症状,或当前研究证实与胃肠道症状及肠道菌群紊乱相关,均在适应症范围内。
复诊中,安萍教授提醒马先生,后续只需控制饮食、保持规律生活,就能稳固移植后的肠道微生态,形成 “良性循环”。“肠健康、常健康”,市民若有肠道菌群方面咨询和治疗需求,可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义院区“肠道微生态门诊”就诊。(张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