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胰腺外科:七旬老汉命悬一线 胰腺外科团队微创“排雷”起死回生
    发布:胰腺外科 时间:2025-03-18
    A+ A-  

    本站讯 “家里人本来都要绝望了,没想到在这里‘起死回生’,真的太感谢你们了。”3月18日,从湖北恩施辗转来到武汉求医的蒲老汉的家属满含感激,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医护团队连连道谢。原来,70岁的蒲老汉因胆道疾病多次手术,半月前又突发重症命悬一线,胰腺外科医护团队精心救治,用微创技术帮他彻底“排雷”成功,成功挽回生命。

    蒲老汉早有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病史,4年前曾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年前因胆总管结石复发,又做了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半月前,他又发生胆总管结石梗阻。

    当地医院鉴于患者年龄大、病情急且症状重,加之此前已做过两次胆道手术,腹腔粘连严重,预估第三次胆道手术难度极大,建议尽快转至上级医院。家人不敢耽搁,赶忙从恩施一路驱车,连夜把蒲老汉紧急送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胰腺外科。

    急诊CT检查发现,蒲老汉的胆总管扩张到近3厘米粗,下端还被好多块巨大的结石给堵住了。住进胰腺外科监护室的时候,患者高烧至40℃意识不清,胆红素数值也一下子蹿到220μmol/L,血压更是降到了90/60mmHg以下。生命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胰腺外科接诊的李蔚医生全面评估后,判断蒲老汉患的是胆总管结石引发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腹痛、发热、黄疸、休克以及神经症状,都是该病的典型表现。AOSC由胆道梗阻诱发,多继发于胆道结石和胆道蛔虫病,是致使胆道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直接原因,病死率在20%左右,老年人病死率更是远超其他年龄组。当务之急,解除胆道梗阻、实现通畅引流,是挽救蒲老汉生命的首要方案。

    考虑到患者胆道感染严重,血小板低至27*10^9/L的危急值,且经历过二次胆道手术,腹腔粘连,手术风险颇高,再加上结石又大又多,胰腺外科常剑与李蔚专家团队商议后,决定先实施ERCP胆道引流,待感染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再进行手术胆管取石。

    入院仅2小时后,胰腺外科负责人朱忠超迅速安排并急诊为蒲老汉施行ERCP术,通过内镜微创技术将引流管经十二指肠逆行放置于胆总管内,成功将感染的脓性胆汁引出体外,有效缓解了胆道高压,为肝脏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

    经过一周的支持治疗,蒲老汉症状逐渐改善,胆道引流管流出正常胆汁。常剑与李蔚医生综合评估后,认为手术取石时机已成熟。尽管患者有两次腹腔手术史,腹腔粘连可能严重,会给手术带来极大困难,但若是能采用微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方式,不仅可解决胆管结石梗阻,更重要的是创伤小、恢复快,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

    术中,手术团队发现腹腔内粘连极为严重,胆总管及肝门部被肠系膜完全包裹。经过小心分离,终于暴露扩张的胆总管。打开胆总管后,发现多发巨大团块样结石,胆总管及肝内各级分支胆管内布满绿色脓苔。经过3小时的艰苦努力,手术团队成功清理了胆总管结石,并放置胆总管引流。至此,蒲老汉体内的 “炸弹” 被成功拆除,病情趋于平稳,一周后的3月18日,他顺利康复出院。

    据介绍,ERCP手术无需开刀,借助内镜技术就能精准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已成功完成上万例该术式。此外,ERCP联合腹腔镜的微创外科手术,是胰腺外科的优势技术,既能有效解除患者病痛,又能减轻创伤,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张晓衡)

    胰腺外科:七旬老汉命悬一线 胰腺外科团队微创“排雷”起死回生

    “家里人本来都要绝望了,没想到在这里‘起死回生’,真的太感谢你们了。”3月18日,从湖北恩施辗转来到武汉求医的蒲老汉的家属满含感激,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医护团队连连道谢。原来,70岁的蒲老汉因胆道疾病多次手术,半月前又突发重症命悬一线,胰腺外科医护团队精心救治,用微创技术帮他彻底“排雷”成功,成功挽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