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深化医改、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部署,3月22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负责人郭卫春教授和骨外Ⅰ科党支部书记袁敏的带领下,骨科专家团队赴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珞珈骨科"专科联盟基层巡讲暨义诊活动。
此次活动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通过学术交流与惠民诊疗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生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卢童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团队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期望通过本次学习交流为契机,加快学科发展。
郭卫春主任为会议致辞,他强调基层医疗是骨科诊疗体系的重要基石,本次巡讲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学术交流与经验共享,有效拓宽了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视野,助力基层骨科诊疗水平提升,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随后,余铃教授以《脊柱内镜时代的融合指征》开展此次授课。他从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为切入点,强调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视环效率高、可视化、精细化以及对神经根的保护等优势,重点分析单纯减压VS腰椎融合的平衡点,为基层医生提供了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
杨俭教授结合大量临床案例讲述此次授课内容《脊柱转移瘤的MDT诊疗》。他提出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手术方式应遵循个体化、阶梯性原则,根据不同的理论体系评分、转移灶数量、治疗敏感性、脊髓功能以及预期生存时间决定手术方案。杨教授系统阐述多学科协作(MDT)在复杂脊柱肿瘤诊疗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
最后,袁敏护士长以《多学科协作在脊髓损伤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授课。袁护士长从护理实践出发,深入阐述脊髓损伤患者从急性期救治到康复管理的全周期护理要点,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为基层护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模式。
会后,郭卫春教授带领团队,联合天门市第一医院的骨科精英,在天门市第一医院汇侨院区门诊一楼进行义诊活动。专家们为每位前来问诊的群众进行详细检查,认真分析影像资料,针对义诊过程中发现的常见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问题,专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病因讲解,一对一提出治疗方案及建议,并指导合理用药。专家团队还特别提醒大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运动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疾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此次基层医疗行动深度践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构建起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创新范式。通过将党支部建在学科链上,推动"红色基因"与"白袍使命"深度融合,切实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医疗温度。同时也促进了基层地区骨科专业学科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了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今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骨科团队将持续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技术指导和帮扶,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脊柱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