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8日,一场扣人心弦的“追光”行动,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眼科上演。58岁的高先生突发视网膜脱离,很可能出现视力不可逆损伤,危急时刻,洪山院区眼科视网膜脱离诊疗“绿色通道”紧急为他开通,专家团队仅用半天完成了确诊到手术的全过程,高先生的视力得到有效挽救。
4天前,高先生突然感到左眼视力模糊,仿佛被一层幕布遮挡。起初他并未太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感觉遮挡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惶恐不已的他随即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寻求诊治。
经过专业的眼科检查,医生诊断高先生的左眼患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即视网膜上方出现了裂孔。幸运的是尚未影响到黄斑区域,但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视网膜脱离的范围会继续扩大;一旦累及黄斑,可能会导致视力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术前的视网膜
面对这一紧急状况,洪山院区眼科医护团队在杜磊主任和刘蒙护士长带领下,争分夺秒地启动了视网膜脱离诊疗绿色通道,迅速为他安排了包括视力、眼压、眼底影像和超声在内的全套检查,以全面掌握他的眼部具体情况。
杜磊主任在明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裂孔的大小及位置,以及玻璃体的状态后,迅速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左眼视网膜脱离修复及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手术。这一方案不仅能够修复视网膜裂孔,还能通过气体填充辅助视网膜复位,最大限度地挽救高先生的视力。
与此同时,洪山院区麻醉科吴晓静主任和万杏护士长领导的手术室团队严阵以待,确保整个手术过程井然有序。仅耗时50分钟,视网膜脱离修复及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手术便顺利完成。从确诊到手术,整个过程仅用了半天时间。术后,眼科护理团队无缝对接,细致地指导他保持俯卧位姿势,以及正确用药。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高先生的视力逐渐恢复,眼前的黑影逐渐消散,视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高先生术后气体填充后的视网膜
杜磊介绍,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户,而视网膜则是这扇窗户中最为关键的 “感光底片”。它如同一块精密的生物芯片,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紧密贴合着玻璃体。视网膜上布满了数以亿计的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如同微小的传感器,能够敏锐地捕捉外界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递至大脑,最终让我们得以感知五彩斑斓的世界,形成清晰的视觉。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是指因视网膜出现裂孔,玻璃体腔内的液体顺着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所导致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通俗来讲,视网膜脱离就像是相机的底片从原本的位置上脱落。一旦发生,患者首先会察觉到眼前出现黑影遮挡,仿佛有一片乌云悄然飘入视野,随着病情的发展,黑影的范围逐渐扩大,如同夜幕降临,一点点吞噬着患者的视野 。
杜磊强调,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并非毫无缘由。高度近视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近视度数的不断攀升,眼球逐渐变长,视网膜也被相应地拉伸变薄,就像一张被过度拉扯的纸张,变得脆弱不堪,极易出现裂孔,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年龄的增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岁月流逝视网膜逐渐退化,其结构和功能都大不如前,发生脱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眼部受到外伤,如撞击、打击等,可能会直接导致视网膜受损,引发脱离;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等眼部疾病,也会破坏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几率 。
杜磊提醒,视网膜脱离症状有时并不明显,早期容易被忽视,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封闭视网膜裂孔、复位脱离视网膜、保存有用视力、避免眼球萎缩的关键。目前主要有巩膜扣带术(俗称“外路”)和玻璃体切除术(俗称“内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适应症和利弊,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市民如出现眼前有漂浮物或飞蚊症(漂浮物或黑影可能呈现为微小斑点、线条状、片状,或类似飞舞的小虫子)、闪光感(眼前可能出现光斑、光点,一般在视野边缘,可以移动)、黑影遮挡(有种被窗帘或幕布遮挡的感觉,一般在视野周围)等症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眼科就诊。对于高度近视人群、糖尿病人群、有眼外伤史或眼科手术史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刘蒙 杨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