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胸外Ⅱ科:肺移植术后,他在病房过了46岁生日
    发布:胸外Ⅱ科 时间:2025-04-14
    A+ A-  

    本站讯 “祝你生日快乐!”4月10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II科(肺移植中心)病房里响起了欢快而温馨的生日歌。因尘肺病而接受双肺移植手术的赵先生(化姓),与医护人员一道庆祝自己46岁的生日。

    赵先生从事煤矿一线工作十多年,长期接触粉尘,即便做了戴口罩等呼吸道保护,仍不可避免的患上了尘肺,2008年被诊断为尘肺三期。患病初期,赵先生活动后便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以至于到了后期,即便是在休息时,他也需要持续吸氧来维持基本的呼吸功能。赵先生甚至因严重缺氧被紧急送往家附近的医院抢救,生命一度危在旦夕。

    今年3月初,赵先生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求诊。经过肺移植评估,由该院胸外II科(肺移植中心)主任林慧庆教授主持多学科讨论。赵先生的肺移植等待预约信息,被登录进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和共享计算机系统。在艰难的居家等待期间,赵先生和家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们始终态度坚决,渴望通过肺移植手术来摆脱疾病的折磨,重启正常呼吸。

    4月初,一个合适的爱心捐献肺源出现了,这是赵先生重生的希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打响了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的“战斗”。

    林慧庆教授介绍,尘肺肺移植手术的复杂性在于术中粘连严重、大血管被石头样硬的团块牢固包绕,使得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此外,由于供肺与赵先生胸腔存在一定的大小匹配问题,肺移植团队对供肺进行适当裁剪,并进行支气管成形,无疑也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

    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细维护,供肺达到了捐献标准。这场手术于4月4日早上开始,手术过程异常困难,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但即便如此,林慧庆教授带领江文洋副主任医师、杨坚坚医师等组成的肺移植手术团队和麻醉科手术室刘志刚教授团队、ECMO李光教授团队通力协作,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沉着冷静地应对每一个环节。经过紧张奋战,顺利完成了这场双肺移植手术。

    术后,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赵先生的生命体征,精心照料,确保他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4月5日上午9点,赵先生成功脱离ECMO辅助;下午4点,顺利脱离呼吸机辅助。4月7日,顺利转回肺移植病房,继续接受后续治疗和李洁护士长团队的康复护理。目前,赵先生恢复情况良好,不日将康复出院。4月10日是赵先生46岁的生日,医护人员齐聚赵先生病床前,为他准备了精美的生日蛋糕,和他一起庆祝重生之日。

    林慧庆教授提醒,尘肺等职业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在工作环境中,应加强粉尘防护措施,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从源头上减少尘肺等疾病的发生。而对于那些已经患病的患者,社会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据悉,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手段,是胸外科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2016年起,全面开展终末期肺病的肺移植手术。2023年9月正式成立胸外II科(肺移植中心)亚专科,由国家卫健委肺移植质控中心专家林慧庆教授领衔,每年完成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尘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移植手术的数量和质量位于全省前列。(通讯员 邹亚琴 江文洋)

    胸外Ⅱ科:肺移植术后,他在病房过了46岁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4月10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II科(肺移植中心)病房里响起了欢快而温馨的生日歌。因尘肺病而接受双肺移植手术的赵先生(化姓),与医护人员一道庆祝自己46岁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