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终于能够安稳地睡上一整夜了!”近期,长期遭受右下肢剧烈疼痛困扰的湖北咸宁市民刘先生(化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诊室苦去甘来地感叹。该科李圣洪副主任医师团队运用椎间孔镜技术,通过仅7毫米的微小切口,精确地解除了他长期受困的腰椎问题,彰显了现代疼痛医学技术“小创口治大病”的魅力。
38岁的刘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两周前他突发右下肢放射性剧痛,夜间痛感尤甚,连平卧都成奢望。在当地尝试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后,焦急不已的他慕名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经磁共振检查,其腰3/4节段椎间盘髓核脱出严重压迫神经根,确诊为“继发性下肢神经痛”。
“患者正值壮年,且担心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有可能影响脊柱稳定性。”接诊的李圣洪副主任医师与团队成员充分论证后,决定采用“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面对患者对手术安全性的顾虑,术前医生用三维影像模型详细为其讲解:该技术通过铅笔粗细的操作通道,在内镜放大数十倍的视野下精准移除压迫物,对脊柱结构损伤极小。
术中,医疗团队在患者腰部建立7mm的工作通道。插入高清内镜后,脱出的髓核组织清晰可见。医生操作微型抓钳精准摘除致病“元凶”,术后患者即刻感觉疼痛缓解,三天后即康复出院,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李圣洪介绍,这项被称作“脊柱钥匙孔手术”的微创技术具有几大优势:创口仅笔尖大小,避免传统手术的肌肉剥离;内镜可视化操作确保神经血管“零误伤”;术后患者当天即可下床,且感染率较之传统手术极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负责人贾一帆副教授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纤维环断裂及髓核突出,使腰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而压迫邻近的韧带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及下肢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疼痛问题,可提供包括药物、理疗及微创手术治疗等多元化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影像学资料,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微创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并保护患者的脊柱结构。
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提高及手术工具的改进,目前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已从单一的椎间盘突出,扩展至包括椎管狭窄在内的多种复杂病症。对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若经过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理疗、康复等)效果不佳,且存在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或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优先考虑采用该项微创技术。
“特别是椎间孔镜联合椎管成型术,既能解除压迫又最大限度保留脊柱功能。”贾一帆提醒,患腰椎疾病切忌“忍痛硬扛”。应及早明确病因并选择适宜疗法,避免疾病进展。(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