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龚雨西)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诊断并治疗一例极为罕见的“玻璃体视网膜B细胞淋巴瘤”。4月30日,经过近1个月全身和局部治疗的患者来院复查,双眼前黑影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因“视力异常”辗转多地求医,长期被诊断为“葡萄膜炎”,但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今年3月,患者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杨红霞副主任医师处就诊。眼科影像学团队凭借经验,怀疑患者并非普通葡萄膜炎,可能是淋巴瘤。眼科中心主任陈长征教授会诊后,建议行微创玻切手术获取病理标本明确诊断。
病理结果显示,患者为“玻璃体视网膜B细胞淋巴瘤”——一种恶性程度高、极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且可能导致失明及死亡的罕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亚型。明确诊断后,患者转入洪山院区血液内科。叶柏新主任团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机制,联合国内顶尖淋巴瘤专家及本院相关科室专家研讨病情。经反复论证,团队为患者定制基于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肿瘤进展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视功能及避免中枢复发的风险。目前,患者已进入规范化治疗阶段,第一疗程治疗后症状即有好转。
据悉,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是罕见的淋巴结外淋巴瘤,56% - 90%患者最终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恶性程度高且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及及时规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专家提醒,如出现视力下降或眼前漂浮物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长且治疗效果欠佳时,切莫掉以轻心,应积极排除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可能。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恶性程度高且极易误诊漏诊 多学科合作“大海捞针”精准锁定罕见眼内淋巴瘤
湖北日报app:恶性程度高且极易误诊漏诊 多学科合作“大海捞针”精准锁定罕见眼内淋巴瘤
极目新闻:“大海捞针”式精准诊断,多学科专家揪出罕见眼内淋巴瘤
极目新闻app:“大海捞针”式精准诊断,多学科专家揪出罕见眼内淋巴瘤
长江日报:恶性程度高且极易误诊漏诊,医生“大海捞针”锁定罕见眼内淋巴瘤
长江云:恶性程度高且极易误诊漏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合作“大海捞针”精准锁定罕见眼内淋巴瘤
湖北广播电视台:恶性程度高且极易误诊漏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合作“大海捞针”精准锁定罕见眼内淋巴瘤
武汉科技健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合作 “大海捞针”精准锁定罕见眼内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