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菁华 通讯员 邹亚琴)青海西宁患者马先生被查出患有胃癌,但因高龄、体质弱而无法耐受术前化疗,导致治疗陷入两难困境。近日,为寻求治疗“最优解”,马先生一家跨越2600公里,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Ⅰ科求助,康复出院时,马先生感慨道:“武汉医生,好样的!”
1个月前,74岁的回族患者马先生因反复黑便,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贲门中分化腺癌,当地医院建议他先行化疗再考虑手术。然而,高龄、心肺功能不佳以及化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让马先生和家属“进退两难”。
经多方打听,马先生一家来到武汉求医。入院后,胃肠外Ⅰ科郑勇斌教授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影像学检查显示,马先生胃部肿瘤位于贲门部,尚未突破浆膜层,但局部淋巴结存在可疑转移。按照传统诊疗路径,新辅助化疗是常规选择,但老人高龄、营养状态欠佳,恐怕无法耐受化疗。
“‘发育解剖手术’理念的核心是回归胚胎学原理,通过精准分离胚胎发育形成的天然解剖间隙,最大程度保留器官功能和脉管神经网络。”郑勇斌解释,相较于传统手术的“大范围清扫”,“发育解剖手术”的先进诊疗理念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适合高龄、体质弱的患者。
经过术前多学科会诊及完备的术前评估,郑勇斌教授诊疗团队最终决定,跳过化疗阶段,直接实施发育解剖理念指导下的胃癌根治术。
手术当日,无影灯下,一场“毫米级”的较量如期展开。在麻醉团队的保驾护航下,主刀医生郑勇斌教授手持腹腔镜器械,沿着胃背侧系膜与胰腺被膜之间的天然间隙逐步推进。
这个仅0.5毫米厚的胚胎发育平面,是血管神经的“安全走廊”。团队采用“分层递进式解剖法”,将胃周血管鞘等组织像剥洋葱一般逐层分离,既完整切除肿瘤,又完美保留周边重要器官脏器。“鏖战”3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仅10毫升。
术后第1天,马某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始进行床边活动;术后第3天,可以进食米汤;术后第7天,他已能戴着标志性的民族服饰在病房走廊散步。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青海患者跨越2600公里来汉求医
湖北日报app:青海患者跨越2600公里来汉求医
极目新闻:青海七旬老人跨越千里来汉求医 武汉医生以“发育解剖手术”为指引精妙切除胃部肿瘤
极目新闻app:青海七旬老人跨越千里来汉求医 武汉医生以“发育解剖手术”为指引精妙切除胃部肿瘤
长江日报:七旬胃癌老人跨越2600公里接受毫米级手术,武汉专家精准“拆弹”
荆楚网:七旬胃癌老人跨越2600公里接受毫米级手术,武汉专家精准“拆弹”
长江云:青海七旬老人跨越千里来汉求医 武汉医生以“发育解剖手术”为指引精妙切除胃部肿瘤
湖北广播电视台:青海七旬老人跨越千里来汉求医 武汉医生以“发育解剖手术”为指引精妙切除胃部肿瘤
湖北农村广播:青海七旬老人跨越千里来汉求医 武汉医生以“发育解剖手术”为指引精妙切除胃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