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媒体聚焦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5年01月 总第119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楚天都市报》:老年患者需要综合处方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16-10-17
    A+ A-  

        楚天都市报副刊讯 (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杨璠)武大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朱刚艳和她的团队,擅长根据老年人特点给予综合治疗,并在治疗之外耐心、细致地给予更多陪伴和照顾,52岁的朱刚艳也因此成为众多老年患者的“知心人”。

       

     

        一体多病是老年病最大特点
        武汉陈婆婆(化姓)75岁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平时长期服药,一直是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近日,陈婆婆因老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被送到家附近的医院接受治疗,谁知药用了不少,症状却一点也没缓解,肾功能也不好了。
        家人将陈婆婆转院至武大人民医院,朱刚艳经仔细询问后了解到,老人因为多病缠身,平时长期服药,每次都是一把一把地吃,她推测,婆婆呕吐可能是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她让婆婆尝试暂停使用所有药物,只给予了对症支持治疗。几个小时之后,老人不吐了,又过了几个小时,她有食欲,想吃饭了。家人对朱刚艳感激不已。
        “一体多病是老年病的最大特点,一位老年人同时患有心脑肺多种器官疾病的情况极为常见,这种特点就使得对老年人的治疗要特别注意。”从医30年的朱刚艳主任表示,不少人觉得老年病科专业性没有其他科室强,其实老年人是个特殊群体,专业性并不弱——既要求老年病科的医生有全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老年病的独特视角来关注病人,还要求开出的是“综合处方”,不仅有治疗药物处方,还要有健康生活方式处方、合理运动处方等。


        70岁以上老人建议先看老年病科
        关于特殊对待老年病的必要性,朱刚艳举出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来自8年前她接诊的患者赵婆婆。
        原来,72岁的赵婆婆(化姓)本来因血压高,到家附近一家医院的心内科就诊,结果在降压期间,因降压过猛头晕摔倒,导致骨折。转骨科后,医生给赵婆婆做了手术,结果赵婆婆又因卧床时间太久患上了肺栓塞,又被转到呼吸内科就诊,结果在呼吸内科输液时,又因为输液速度太快,发生了心力衰竭,又转回了心内科。“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一方面,该医院的专科医生没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婆婆一开始先看老年病科的必要性。”朱刚艳表示,和其他专科相比,老年病科的医护都很注意老年人的血压情况,降压不能太快,要慢慢调,使血压平稳缓慢地降到目标值;并且,降压期间,护士还会特别注意防止降压患者跌倒、坠床等情况发生;而发生骨折需要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老年病科的医生也会严格预防其静脉栓塞形成。
        朱刚艳还讲了个故事,一名65岁的爹爹在做完心脏冠脉造影后回到病房,突然就解不出小便了,家属困惑不已,后来朱刚艳前往会诊检查后表示,这是因造影剂所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因此,我们建议,70岁以上的老人到医院看病时先看老年病科,揪出病因后,再到其他专科针对性就诊。或者到专科就诊后,然后再去老年病科进行综合评估,由老年病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一起研究治疗方案。”朱刚艳表示。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注
        近年来,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这个现状给老年医学健康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朱刚艳介绍,老年医学的主要对象是60岁及以上、特别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目的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并为老年人提供充分的社会照顾,帮他们健康长寿。因年龄较大且大多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多有孤独感,需要格外的陪伴和照顾。
        现年75岁的王爹爹(化姓)是名高级知识分子,饱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房颤、脑血管疾病等的长期困扰,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天长日久,他患上了抑郁症,沉默寡言,病情也反复。因病情特殊,朱刚艳和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格外的照顾,时常陪他聊天,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走出阴霾。“老人岁数大了,有时候就得哄着。”朱刚艳表示,大部分老年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这就需要医生和家属加强陪伴和照顾,同时给予正规的抗抑郁焦虑治疗,早日带老人走出心理困境。

       报道链接:老年患者需要综合处方

    《楚天都市报》:老年患者需要综合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