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9月21日讯(记者晏雯 黄士峰 )“留守的孩子最缺少的,不仅仅是父母的陪伴,情感上的温暖,还有健康的知识与技能”。为了让更多人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口腔的基本知识,获得自信的微笑。
9月20日,第30个全国爱牙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派出强大的专家团队,由该院口腔中心留美归来的博士刘志明副教授领衔,与我们一起奔赴恩施大山深处的梭布垭希望小学,为当地近百名留守儿童带去护齿保健知识和技能。
山区孩子口腔状况不容乐观
在恩施市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沟里,太阳河乡梭布垭村的梭布希望小学托起了这个贫瘠乡村的希望。这所特殊的小学里,86名学生中,有64个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而不得不住校,这里也被称作留守儿童之家!
和城市的孩子相比,山区的孩子口腔护理知识更加薄弱一些,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牙齿。
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保护口腔,拥有健康自信的笑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中心派出刘志明、窦梦、刘玥晨等3名医护人员作为志愿者,带着爱牙套装和爱牙手册,为孩子们做口腔知识讲座,并帮他们进行口腔状况评估,给孩子们提供专业而具体的健康指导。
9月20日爱牙日当天,清晨7点,志愿者们从恩施出发,经过一路颠簸,翻山越岭,驱车2个小时,终于到达梭布希望小学。
“别紧张,啊!嘴巴再张大点。”“小朋友,你有三颗龋齿了,一定要叫爸爸妈妈带你去补牙,并且以后早晚要勤刷牙,少吃甜食哦……”刚到学校,医疗团队立刻放下行李,为孩子们做口腔检查,但检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 山区不仅缺医少药,这里的不少孩子也不同程度有黄牙、蛀牙、牙齿咬合不整齐等现象。同时,刘志明副教授表示,比较庆幸的是,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孩子们吃零食和甜食的机会不多,不少孩子的牙齿也因此幸免,但孩子们的口腔护理知识亟需加强。
医护人员寓教于乐科普口腔护理知识
牙齿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刷牙才能减少“蛀牙”?牙齿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在检查结束后,刘志明副教授和他的团队,给留守儿童们带来了护牙小课堂。课堂上,刘志明副教授寓教于乐,绘声绘色地讲述口腔护理知识,而孩子们都抢着举手提问,争取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牙齿健康的五大标准,你知道吗?孩子们互相看看,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很简单,有五个标准,颜色正常,无红肿……”刘志明一一介绍,还补上一句,“笑起来会很好看。”听到这里,孩子们顿时放松下来,开心地笑了。
通过萌萌的图片,孩子们认识到不同年龄时,自己的牙齿也会生长、会更新,最先换的是下颌的前牙,而掉过一次再长出来的恒牙,就要跟随我们一生,所以一定要好好照顾牙齿们。
蛀牙大家都知道,是真的牙齿上长虫吗?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刘志明让孩子们了解到,“龋齿是怎么发生的?”孩子们积极回答:“吃糖。”
刘志明介绍,吃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吃糖的同时,也没有好好养护、清洁牙齿。“龋齿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因为牙齿上有窝沟,如果食物残渣留在那里没有及时清除,就会引发龋齿。”所以,“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用正确的方法清洁牙齿,就非常重要。”
乳牙生病问题大吗?大,这也会影响后面的恒牙的生长和健康。
牙齿怎么保护?好好清洁,定期检查,少吃糖尤其不要睡前吃糖。
牙刷怎么选?小头,软毛,能防滑,每2-3个月要更换牙刷。
通过播放小视频,牙齿怎么刷,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不同的刷法,每次刷牙时间不要少于2分钟……这些基本的知识也牢牢地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拿到赠送的牙刷和牙膏,一位孩子兴奋地说,“我今后会用叔叔阿姨送的牙刷好好刷牙”!
讲座结束之后,正远在长春参加全国第十七届口腔正畸大会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彭友俭教授,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跟现场的小朋友们亲切互动。彭友俭主任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提高孩子们爱护口腔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学会正确刷牙,长大后能拥有健康的牙齿、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