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安胜蓝) 下了这个夜班,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麻醉科主任孟庆涛就能回家过除夕了,然而尖利的救护车鸣笛撕破了清晨的宁静。一个因车祸重伤昏迷的病人被抬进了急诊室。病人是一名62岁的孤寡老人,全身多发伤、超重颅脑损伤,单侧瞳孔已经散大,如果不及时手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麻醉科的电话响起,孟庆涛接起电话。问起病人的姓名,不知道;家属,不知道;既往病史,仍然不知道。从医的人都明白,在这些要素都缺失的情况下做手术有很大的风险,但孟庆涛仍用沉稳的声音回答:“好,马上准备手术。”
整个麻醉科都动了起来,确认生命体征、检查麻醉仪器、抽药,每个人都在为病人的生命争分夺秒。只用了5分钟,麻醉准备已经就绪。在孟庆涛的指导下,主治医生程会会和住院医生易佳盛成功对病人实施了麻醉。这台手术做了整整7个小时,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并在术后苏醒过来。
像这样的麻醉手术,人民医院东院麻醉科每天都要做60多台,科里一共12名麻醉医生,平均一名医生一天就要做5台以上。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在手术台上独当一面的麻醉医生,平均年龄仅有30岁左右,大部分人甚至不到30岁。
“我们是医院最年轻的团队之一,大部分麻醉医生毕业3年后就可以开始独立手术。”今年42岁的孟庆涛算是科里的“老人”了,他一手带起的这个麻醉团队虽然年轻,技术却一点也不含糊,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一起手术事故。“麻醉医生除了麻醉,还要监护病人的术中情况,要熟悉外科创伤、内科疾病、药物作用等等,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孟庆涛说。
由于春节期间多是急诊手术,麻醉科每天派两名医生24小时值班。大年初二,轮到程会会值班,这位年轻的二孩妈妈带上自己的大女儿一起值班。她头上戴的手术帽印着五颜六色的小动物,格外亮丽。“这是我女儿给我挑的,工作压力大,感觉戴上这个心情也会变好。”程会会说。
对麻醉工作,程会会有自己的心得:“等待手术时,我会和病人聊家长里短,消除他们的紧张,等他们醒过来,手术已经做完。”而病人醒来的那一刻,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候,“他们醒来第一句话往往都是‘谢谢’,这句谢谢意义太重了,在病人眼中这是谢意,在我们眼中这还意味着手术成功。”
除夕的晚上,孟庆涛从家里带了丰盛的饭菜和饺子,去医院与值班医生们一起过年。聊起新年的愿望,他说:“希望每一台手术都能成功,所有人都能健康平安。”——摘自2月9日《光明日报》03版
报道链接:
《光明日报》奋斗在一线的那些青春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