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崔逾瑜、通讯员胡弘)10月29日是第13个世界卒中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介绍,脑卒中习惯被认为是老年人才得的病,目前却越来越年轻化。该科接诊的最年轻脑卒中患者,居然只有16岁。
16岁少女罹患脑卒中
去年底,16岁的江夏女孩小琳,因剧烈头痛、头晕在家休息。持续昏睡两天后,家人发现其神志模糊不清、四肢无法动弹,连忙将她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
神经内Ⅰ科柯伟教授接诊后,初步判断为脑卒中,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经过头颅核磁共振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小琳的小脑、脑干等多处生命中枢,发生急性栓塞,需要立即打通血管取栓,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在东院区神经内科、麻醉科、放射科、介入科多学科协助下,经过半小时的介入手术,医生顺利为小琳取出血栓。
但由于就医太晚,错过救治的黄金时期,小琳还是留下了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所幸在东院区进行大半年的康复治疗后,近日的复查结果显示,小琳可以扶着拐杖走路,说话情况也在好转。
脑卒中日趋年轻化
据柯伟教授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在我国,脑卒中是排名第一位的致死病因,是成年人致残的首位因素。
柯伟提醒,脑血管病已并非中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脑血管病侵袭。据统计,约有19%的脑卒中患者在45岁以下,而16岁就发生脑卒中仍较罕见。
据悉,导致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脂、高血压、酗酒、熬夜、先天性疾病等,这些高危因素增加血管阻塞、脑出血的可能性。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年轻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而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戒烟限酒是所有年龄段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方式。
“黄金救治期”延长至24小时
抢救急性脑卒中患者,有“黄金6小时”之说,即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取栓治疗,能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在今年6月召开的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上提出新认识: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影像学密切结合,可将这一“黄金时间”延长至24小时。
柯伟教授惋惜地说,如果小琳能及早送院救治,基本可以避免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他提醒,在出现头晕、口角歪斜、言语不利、视物不清、突然跌倒等脑卒中发病症状后,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就近具备脑卒中处理能力的医院治疗。越早开展取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高,术后生活质量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