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09月 总第117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肾内Ⅰ科:成功应用人工血管造瘘术为血透患者重建“生命线”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15-07-30
    A+ A-  

        本站讯 近日,我院肾内一科成功实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内瘘构建术,为一名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常年血透患者重建“生命线”。

        李女士今年52岁,自八年前被确诊为尿毒症以来开始接受血液透析,最初左、右前臂自体内瘘先后因血栓闭塞,现在左、右颈内静脉也闭塞了。由于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李女士无法进行正常透析治疗,病情危重。

        王惠明主任、程晖副教授在手术中

        在我院肾内一科,专家认真评估李女士的身体状况和血管条件后,决定为其重造人工血管内瘘。手术中,该科王惠明主任、程晖副教授等在李女士左腿根部开了个小切口,将一根人工血管植入皮下,分别与其股动脉与大隐静脉行端侧吻合,一次通血成功,当医生清楚地摸到血管震颤时,这也标志着为李女士顺利开辟了新的生命通道。

        据肾内科丁国华主任介绍,这是该科今年成功开展的第5例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构建术,也是第3例股动脉-大隐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构建术,标志着我院已独立掌握当前透析血管通路领域前沿技术,初步实现了我院肾内科在省内抢占该领域技术制高点的目标。

        众所周知,肾脏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只能通过肾移植和透析来进行治疗,由于肾移植中可以匹配的肾源相当稀少,所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是经穿刺将体内的血液引流到透析机,净化的血液再由透析机输送到体内,完成血液净化。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或其它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的前提,被称为血透患者长期存活的“生命线”,直接影响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目前常用的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内瘘及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等。

        随着血透患者中高龄、肥胖、糖尿病比例的增加,自体血管很难满足透析的要求,尤其是反复多年的血透患者,往往是双侧自体动静脉瘘已经废用,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既不方便,还可能因反复置管导致感染、血管狭窄、闭塞、肢体肿胀等不良后果,一些常年需要血透的患者会因此面临无法透析的生存困境。

       人工血管内瘘成功用于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移植是目前解决这类难题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手术难度大、后期使用维护技术要求高,这一技术在我国仍仅限于极少数医院开展。我院肾内一科瞄准患者需求,迎难而上,把血管通路技术列为今年技术突破口,专门成立了以王惠明主任、程晖副教授为骨干的血管通路小组。经过刻苦学习、精心准备,在血管外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终于掌握了这一技术。下一步,科室将在术后维护和并发症处理方面继续完善并积累经验,努力打造省内血管通路第一品牌。(高婷、陈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