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江城三月,春光和蔼,珞珈山下,樱花盛开。2018年3月24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主办的第八届珞珈脑血管病暨神经变性疾病高峰论坛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活动中心隆重开幕。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卒中学会何士大副秘书长、美国Emory大学叶克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建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卢德宏教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新峰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柠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凯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予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国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志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丁健青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泓教授、深圳大学医学院马晓松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帅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高峰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孙钦建教授、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杨旭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承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曹学兵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田代实副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毛善平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刘煜敏教授等。
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神经内科教研室主任、神经内科规培基地主任、《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湖北省神经康复学会主任委员张兆辉教授,神经变性疾病分会场的主席是国家“ ”青年项目获得者、湖北省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科副主任张振涛教授,神经介入分会场的主席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柯伟副教授,护理分会场的主席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刘春英副主任。
首先由大会主席张兆辉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国际上针对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均有重大进展,国内也有很多团队在本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次会议聚焦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临床研究、医疗规范、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旨在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湖北省及我国中部地区神经科事业的发展。
大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兆辉教授致开幕词
中国卒中学会何士大副秘书长致词
美国Emory大学叶克强教授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建枝教授作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卢德宏教授作报告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新峰教授作报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凯教授作报告
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脑血管病、神经变性和神经介入方向的专家学者,共同就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与会领导和专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社会问题。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死因,我国至少有1300万脑血管患者,6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0万帕金森患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群的国家。
围绕“相聚珞珈,共谋进步”这一主题,本次大会共邀请国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讲学,设置了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疾病、神经介入和护理等分会场,涵盖了以下方向的前沿内容:中国卒中中心建设、脑小血管病与认知、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评估、卒中的二级预防、血管性眩晕、脑血管病指南解读、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系统萎缩、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检测、神经修复与再生、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动脉取栓的新方法、亚急性和慢性脑血管闭塞再通治疗和神经康复等。
本次大会的组织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于1956年在湖北省建立最早的神经、精神科专业病房,1993年创办神经病学专业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现为科技部和教育部核心期刊。科室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神经心理学组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肌电图学组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1人,湖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中组部“ ”青年项目一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主编的《实用肌电图学》、《临床综合征学》、《神经病理学彩色图谱》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近5年来在Nature Medicine、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珞珈脑血管病暨神经变性疾病高峰论坛是湖北省召开的内容最丰富、参会人数最多的学术大会之一。来自全省和全国的专家、学者以及医师、护士代表共6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与会专家共同交流了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讨论了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大会为推动中部地区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神经内科供稿)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