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3月30日至4月2日,第十五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世界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三大盛会之一,CIT是目前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最具教育意义的教学课程。CIT2017大会延续“未来十年-合作、创新、转变”的主题,共有超过1200个讲座和40余例示教演示,参会者几近国家级人才,来自国内外的权威介入专家齐聚一堂,座无虚席。
图为余锂镭副教授获奖现场
第九届临床研究专题研讨峰会是本次会议的一大重要亮点,而CIT青年医师研究奖决赛更是将峰会气氛推向顶峰。该奖项是对当今全球青年医师科研与临床水平的全面评价,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心血管领域最为杰出的青年医师学者的竞相角逐。在前期激烈的选拔中,来自我院心内Ⅳ科的余锂镭副教授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李攀医生以及来自意大利布洛里尼医院的Alfonso Ielasi医生一同闯入决赛。
本次决赛的评审团由来自澳大利亚的林延龄教授、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Ferrarotto医院的Davide Capodanno教授等10名国际顶尖心血管介入专家组成。林延龄教授曾任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新加坡医学院院士等,现为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主任、新加坡国家心脏委员会主席、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是澳洲、中国和新加坡公认的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被誉为“冠心脏病学”的先驱者之一。
3月30日下午,进入决赛的3名青年医师依次亮相,分别陈述了各自的临床和科研经历,展示了他们多年来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并对评审团专家的提问一一作出解答。评审团专家对3名决赛入围者的科研成果及其创新性和科学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评审,最终我院余锂镭副教授斩获一等奖。
在此次大赛上,余锂镭副教授的精彩陈述给专家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江洪教授神经再平衡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余锂镭副教授在临床科研与转化研究中深入探索,活跃在自主神经与心律失常研究领域。
此前,该团队在实验动物上成功利用光遗传学技术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今年3月,相关成果在2017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上进行了报告交流,并获得了2017ACC中国区原创研究评分一等奖的荣誉。这项研究成果吸引了全球心血管领域专家们的关注,并且获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
根据此项研究成果,若制造出一种无线光遗传学刺激仪,能实现通过体外无线供能,控制刺激仪的打开或关闭,从而调节心脏交感神经活性。这样,当感觉心脏不适、死亡临近时,可迅速自行使用智能手机等体外设备,连接蓝牙,打开刺激仪开关,抑制过度活跃的心脏交感神经系统,提前阻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挽救生命,这将极大推进心律失常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不仅如此,余锂镭副教授还积极参加了葛均波院士创建的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并成为该学院首批成员,期待通过这一集创新培训、设计交流、研究支持、产业合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努力将有前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为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心内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