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8日,由胃肠外Ⅰ科童仕伦主任、郑勇斌副主任、邓文宏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成功为一名45岁患者实施完全腹腔入路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将微创理念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3月初,家住武汉新洲区的李先生发现自己的大便中带有少量鲜血,但并没有放在心上。恰好此时,他的妻子在电视上看到大肠癌相关知识的科普节目,引起了警觉,立即拉着李先生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
郑勇斌教授接诊后,仔细询问了李先生的病情,并对他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在距离肛缘2.5cm处有一大小约1.4cm×1.5cm的肿块。随后经肠镜与病理学检查,李先生被确诊为直肠高分化腺癌。
夫妻俩得知病检结果后,焦急万分。他们从多渠道了解到,该部位的肿瘤有可能要切除肛门,还需终身腹壁造口。一想到这辈子要随身携带“粪袋子”,李先生愁肠百结。
幸运的是,经过系统检查发现,李先生的肿瘤并未发生远处转移,直肠周围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具有根治手术的指针。但由于肿块距肛门非常近,仅2.5cm,行保肛根治术的确难度较高。
入院后,医护人员一边安抚李先生的情绪,一边组织会诊,对其病情反复分析、论证。经过讨论,郑勇斌教授团队基于既往的手术经验并结合李先生的特殊病情,判断他具有保肛的希望,并争取在行直肠癌根治的同时保留肛门的结构与功能。
郑勇斌教授介绍,传统的微创手术——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癌根治术(ISR+TaTME)经自然腔道手术,腹部不留疤痕,美观性较强,属体表美容微创手术。但经此路径的手术,操作视野相对较小,操作空间相对狭窄,在腹腔内游离、精细解剖的难度较大,容易损伤周围神经、血管及其它正常组织,导致功能受损。最终,他们决定选择采用“完全腹腔入路的经肛门括约肌间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TME+ISR)”,即直接从腹腔游离至肛缘皮肤。该术式具有更好的操作视野,更清楚的解剖间隙,对周围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的保护更好,是一种更好保全深部功能的微创手术方式。其优越性体现在患者术后排尿及生理功能基本不受手术的影响,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能维持正常的排尿功能和生理功能。
4月8日,在童仕伦主任的指导下,郑勇斌教授及其腹腔镜手术团队在3D立体腹腔镜基础上,进行了“完全腹腔入路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TME+ISR)”。手术非常顺利,术中完整保留了患者泌尿、生殖功能相关的组织与神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肛门周围几乎无痛,生理功能也没有受到影响。
完全腹腔入路的经肛门括约肌间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TME+ISR),手术难度大,对手术团队要求高。不仅要求手术全程无出血,而且必须保证在正确的层面进行解剖。特别是越靠近肛门,手术操作精度要求越高,在将肛门内外括约肌有效分离以后,方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其手术难度主要体现在男性骨盆狭窄,操作视野受限、器械容易相互影响,需要手术主刀、助手、扶镜手的熟练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胃肠外I科在百余台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表美容微创”与“深部功能微创”的概念,即通过创新手术路径,优化微创方式将微创理念应用到身体最深处,实现深部功能微创的目的。“体表美容微创”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力图减少体表切口的大小与数量,甚至实现无体表切口如经自然腔道进行手术等,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深部功能微创”是指在不损伤患者体内正常组织与器官的基础上,通过高精度操作实现病灶的精准切除,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该微创理念更加注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要求在精准切除病灶的同时,不损伤病灶以外的正常组织与结构,实现手术损伤最小化,患者利益最大化,不仅让患者的疾病得到治疗,同时让患者术后生活的更有质量与尊严。(胃肠外I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