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片】
江洪,1958年生,51岁,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美国赛特勒医学基金会1999年度优秀医师奖。
目前在全国各大医院普遍展开的“射频消融术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开创的,该技术于2001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而江洪,就是该项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随后的2004年,他因《心房颤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再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江洪还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在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江洪全面熟练掌握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的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及旋磨术,以及对心脏瓣膜狭窄的导管球囊成形术,不论手术的精湛程度还是手术例数,都在全国名列前茅。所以,全国同行对心脏介入专家有“南江北马”之说,“北马”指北京的马长生,“南江”就是武汉的江洪,这既是业内最高的褒奖,也是大江南北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声誉。
【名家风采】
2008年年10月26日上午8时05分。
一部心脏介入领域的“大片”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导管室内上演。
这是一部向全世界心内科专家现场视频直播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手术过程的“一举一动”在会场大屏幕上一览无余。
大片的“主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江洪教授。
“患者冠状动脉100%堵塞”,血液通向心脏的“主干道”完全堵死,病情极其危重。尽管大家都知道江洪的本事,但仍为他捏了一把汗。毕竟,在全世界专家面前,要漂亮干净地完成这种高难度动作实非易事。
江洪果断决定,为患者实施经桡动脉“冠脉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经典”途径是通过下肢股动脉,而江洪选择更为细小的上肢桡动脉进行,难度更大。可是,这样患者将出血更少,术后即可走出手术室,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第二天就能出院。选择桡动脉手术,是医生把方便留给患者,把困难留给了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江洪沉稳、熟练地进行着手术操作演示。将导管、导丝深入病变处,打开一条工作通道,将球囊送入,包裹在球囊上的支架被沿导丝送入血管,“分毫不差”地接近病变部位,再加压使球囊渐渐充盈,在球囊的张力下,支架像伞样瞬间撑开,病变随之被彻底扩开,经不同角度造影观察,血管腔恢复光滑通畅,血流恢复正常,手术圆满成功。
至此,患者与江洪,共同与“死神”对峙了近1个小时。
江洪轻松走下手术台,全场掌声雷动。
这次手术是江洪在2008年第19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为来自全球25个国家近4000名同行“上演”的示范教学案例,他上交的“答卷”堪称满分。
首创技术制住“颤抖的心”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房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脏病,人类早在1850年就发现它的存在,但100多年后,房颤的发生机制依然是个迷。心动过速这一病症困扰着全世界的心内科医生。
我国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5%,患者从刚出生的婴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全国的心内科专家都在探寻引起心动过速的根源。
1985年,江洪从湖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从事心脏病的临床医疗、科研工作。他经常遇到很多因房颤而痛苦不堪的病人,他们的心脏完全不听“指令”,心跳可达每分钟280次,患者浑身颤抖,心慌得难以呼吸。
只要找到房颤的“元凶”,就能为患者解除痛苦。于是,江洪联合心胸外科,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手术试验。专家课题组在心内科权威专家李庚山教授、黄从新教授的带领下,开始对房颤的发病根源展开前瞻性研究。而此时,国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在同步开展,双方都没有成熟理论指导。
课题组从研究大白兔、犬心脏的解剖形态、超微结构和细胞电生理特性入手。1989年,在无数次临床探究和动物实验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们终于率先发现引起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江洪就联合医院心胸外科医生一起,使用医院自制的“射频机”,对起源部位进行消融,没想到手术效果非常理想。专家们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引起心动过速的根源,是一些异常部位发出“做坏事”的异常电,只要将这种异常组织“干掉”,就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只是后来,由于这种“开胸”治疗房颤的手法创伤比较大,病人很痛苦,以致推广应用中受到限制。课题组的专家们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突破困境?突破口在哪里?
江洪又开始设想,手术能否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实施,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让人兴奋的是,一种极其“超前、大胆”的方法经过课题组专家们艰苦攻关后取得了成功。该方法是通过导管介入直接伸入血管,直达心脏周围寻找到发病源,再利用对心脏毫无损害的48-50摄氏度射频电流消融掉异常组织,手术的精准率非常高且复发率很低,且只需要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经过不断摸索试验,两年后的江洪已能熟练掌握“射频消融术”,彻底“降伏”心律失常。
据悉,十多年间,伴随着射频消融术的不断改进成熟和推广,湖北省内至少有3万多患者受益,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有七八千人彻底摆脱房颤的麻烦。2000年,为了表彰这一成果的突出贡献,湖北省政府授予其“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2001年,“射频消融术”根治心动过速又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专家评价,这一技术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是国内的多家核心医院的首选治疗方案。
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
关键词:一天15台手术
十多年前的一件事情,让江洪至今仍感叹不已。1996年,他受邀到美国交流学习,回国时美国专家友人特地赠送他一些球囊和支架,作为临床科研之用。他如获珍宝地带上了飞机,没想到在国内海关进境时,被拦截下来。他们认为江洪是要把这些“稀罕物”在国内倒卖,硬是逼着他把每样东西的小包装拆开后才能出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因为当时国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才刚起步,而国外已飞速发展十多年,其技术落差简直天壤之别。可病不等人,国内的冠心病发病率,也在惊人上升,致死率很高。当时,江洪和同事们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在冠心病的技术和治疗方面,要用3-5年赶上韩国,再用3-5年赶上日本,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冠心病介入手术的研究中去。
在江洪等人的带动下,国内利用球囊,支架和旋磨的技术日益精进,医疗器械不断国产化,被成功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仅十年时间,我国所开展的冠心病手术的例数,高尖程度已经与日本可以齐头并进。而且,他开创的手术新方法不仅获得省内和国内的多项科技进步奖,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只是,这对于江洪的目标来说,还远远不够。
江洪说,中国人口众多,每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保守估计在5-10%,有超过100万人口发病。可是,目前每年接受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还只有15万例,远不及美国,而我们的发病率,却在世界居于中等偏高的水平。有更多病人,因为知识的缺乏,医疗费的不足以及医疗资源的有限,而没能及时得到手术救治。作为一个医生,他内心的责任感在催促他,竭尽全力,用自己所有的时间,来救治每一个能够得到手术机会的病人。
江洪所领导的心内科开设了“24小时绿色通道”,只要患者确诊病情,马上在“6小时的黄金窗口期”内进行急救,因为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每晚一分钟,患者痊愈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一分。哪怕患者半夜发病,江洪和同事们也迅速到位全力以赴。不算院外的指导,江洪每年在院内至少要完成800台以上的心脏介入手术,争分夺秒地在为病人抢时间和生命。
绝大部分患者都点名要找江洪做手术。除了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去外院指导手术外,江洪总是在手术台上。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只有手术间隙吃份盒饭的休息时间。有一次,他背着近二十斤的铅衣,一天主刀了15台手术,连续奋战17个半小时,凌晨1点半才下手术台。而次日,他又神采奕奕地正常上班了。
看着江洪每天特别精神,其实他是吃“身体罚单”最多的一个人。职业监管机构因他体内辐射超标三倍以上,屡次对他下了“停工通知”。可这些都被他抛在脑后,继续战斗。“病人可以选择医生,医生却不能选择病人。病人希望健健康康地走出医院,我就不能离开手术台。”
链接:用心脏介入手术可被根治的疾病
1、快速性心律失常,通过射频消融可被根治。
2、缓慢性的心律失常,通过起搏治疗可被根治。
3、心脏瓣膜的狭窄,通过导管球囊成形术可被根治。
【访谈实录】
一、没症状的冠心病更危险
记者:多数冠心病患者平时完全没有明显征兆,是不是因为患病部位周围的血管起到了一定的“代偿功能”,缓解了患病部位的危险?
江:心血管有很多分支,病变血管慢慢地狭窄,旁边的血管会逐渐地代替堵塞血管的功能。但是,堵塞的危险并没有解除,只是暂时的缓解,仍旧不能全部承担起心脏供血的任务,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心肌缺血,甚至使得心脏纤维化。所以,平时不容易被发现,隐匿很深的冠心病,恰恰是最危险的。往往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是冠心病晚期。
二、是解除“拥堵”还是拓宽“马路”?
记者:很多人认为“血管堵了,放个支架就行”。能否介绍一下哪些冠心病患者可以进行支架介入治疗?药物溶栓与支架介入治疗相比,哪个效果更好?
江:很难说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好,冠心病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打个比方,血管内道路“塞车”了,用药物溶栓可以解除“拥堵”,这只是解除一时之忧,有20%再闭塞的可能。而放支架是将“道路”扩宽,防止再次“拥堵”。如果一个病变是刚发现,病变不是特别重,用药物治疗就可以。血管堵塞严重的话,医生还要进一步地判断,这种狭窄是否有比较明确的临床症状,是否引起了心肌缺血,与外科手术相比是否安全,然后给病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去年我们约做了1200例冠脉造影检查,其中需要置入支架的有400例,有40例需要搭桥治疗,其余大部分患者优选药物治疗。
三、8个月不狭窄,一辈子不狭窄
记者:有的冠心病患者置入支架后,又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这是因放支架造成的吗?放支架部位发生再狭窄的可能性大么?
江:2000年以后,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基本上解决了支架部位再狭窄的问题。有个说法,“8个月不狭窄,一辈子不狭窄”,就是说放支架的部位只要过了8个月没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就不用担心了。有很多患者的“再狭窄”,跟之前放支架无关,而是由于患者本身体质没改变,血管内依然“浑浊不堪”,很容易在血管其他地方再次形成“拥堵”。
四、经腿还是经手,手术通道如何选?
记者:现在比较主流的心脏介入手术选择经手的“桡动脉”来做,也有的患者要选择经大腿“股动脉”来做,这两种选择有什么区别?
江:选择上肢的桡动脉手术过程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术后的患者不需要24小时的按压伤口绝对平卧,出血量更少,可以自行走出手术室,减轻了患者痛苦,甚至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住院费用明显降低,所以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而有的患者因为体质原因,血管太过细小,确实不适合经桡动脉穿刺,只能选择血管更粗的股动脉实施手术。
五、进口或国产,哪种支架好?
记者:患者手术是选择进口球囊、支架质量好,还是用更便宜的国产器械,在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
江:以前,用于冠心病手术的球囊和支架在国内都没有生产,主要靠从国外进口,而且价格比较昂贵。进口一个球囊约1万人民币,一个支架约2万人民币。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目前,国产的球囊和支架质量也很过硬,有的甚至优于国外产品。以前,我国进口这些材料约占90-100%,现在这个数据颠倒了过来。未来5-10年,用于心脏介入手术的材料将会全部国产化,价格也会大大地降低。
六、冠心病不一定都有心痛
记者:因冠心病造成的“猝死”往往令人防不胜防,有没有早期的预警方法?患者会出现什么症状?
江:除了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以及喉咙发紧、面色灰白、大汗淋漓外,冠心病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牙齿痛、胃痛、手臂发酸等,这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提醒冠心病患者及家属,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窗口期”是6个小时,越早救治效果越佳,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最好保证患者在6小时之内得到有效治疗。
七、CT也有“撒谎”时
记者:通过64排CT影像结果显示有的患者堵塞90%,医生却说不用放支架。请问,CT有没有不准确的时候?
江:64排CT是冠心病的一种检查手段,结果显示的狭窄指标是固定的。血管中存在很多“不稳定斑块”才是危险因素,我们就是要发现这个危险因素,解除它的危险。而CT扫描得到的是固定影像,也许拍片是堵塞了90%,结果却只有40%。所以,通过CT得到的检查结果并非是否手术的金标准。
八、远离冠心病高危因素
记者:健康人群怎样才能远离冠心病的危险呢?
江:要想远离冠心病,就要远离致病的高危因素。首先,要戒烟限酒;其次,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生活需规律化,避免精神紧张,还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再次,饮食控制,重点是避免肥胖。尽量减少食用各种油腻食物、蛋黄、动物内脏等,摄入适量蛋白质,宜多吃粗粮。饮食宜清淡、低盐。对合并高血压者,食盐摄入量应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水果、蔬菜。
——转载自《家庭保健》记者:刘俊 通讯员:杨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