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 Francaise
  • 首页 > 微创介入/特色诊疗 > 介入及微创诊疗技术
    消化内科微创介入诊疗技术
    发布:党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1834 时间:2013-03-06
    A+ A-  

     

     

    本学科是湖北省消化病学会的主委单位、湖北省内镜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的主任单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消化疾病的微创和介入治疗,先后赴全国各地的多家医院进行操作演示和指导,多次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学习班,推动全国消化疾病微创诊疗的发展。

    经过30余年的努力和发展,本学科先后开展了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套扎术、硬化术和组织粘合剂注射术;食管、胃、结肠早癌和粘膜下病变的粘膜下剥离术及粘膜切除术;胆胰疾病的ERCP术;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术和引流术;消化道息肉、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狭窄性病变的扩张与支架置放术等微创诊疗技术。上述微创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经济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势。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我国是肝硬化高发国家,其主要病因包括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血吸虫肝病等。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一旦发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10-30%。采用内镜下微创技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可显著减少再出血风险特别是致命性出血的风险。

     

    • 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治疗

    简介:内镜下应用特制的弹性橡皮圈结扎食管曲张静脉,使黏膜及黏膜下层局部缺血性坏死,静脉闭塞,局部坏死脱落,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瘢痕,消除食管静脉曲张。

    适应症: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首次出血和再出血。

    优点:易于操作,创伤小,消除食管静脉曲张的作用较快。

     

    • 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

    简介:通过在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使静脉血管内形成血栓,静脉管壁增厚闭塞,或曲张静脉旁黏膜下注射硬化剂,使黏膜下静脉周围纤维化,压迫静脉阻断血流。

    适应症: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和急诊止血。

    优点:疗效好,创伤小,消除食管静脉曲张的作用较持久。

    • 胃底静脉曲张的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

    简介:通过三明治法将组织黏合剂注入胃底曲张静脉内,起到立即固化闭塞血管、控制出血的目的。

    适应症:预防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在出血和急诊止血。

    优点:疗效好,创伤小,可有效控制胃底曲张静脉出血。

     

    消化道早期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的60%,其发病率和死亡数量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早期发现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有着决定性意义。由于绝大多数早期癌患者无任何症状与体征,为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需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追踪。

     

    • 色素内镜及放大内镜

    简介:通过化学染料或电子染色的方法,提高早癌病变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增加早癌病变的发现概率。普通染色内镜可使用Lugol’s碘染色显示食管病变,使用靛胭脂染色显示胃、结肠病变。电子染色内镜可通过NBI或者FICE方式观察早癌病灶。放大内镜可清晰显示消化道微小病灶,了解病变表现血管及腺管开口形态等。

    适应症:无症状人群普查和高危人群追踪。

    优点:适应症广泛,操作简单,可有效发现早癌。

     

    • 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简介:ESD是在普通或特殊用途的内镜下,通过专用器械(如IT刀、Hook刀等),将病变黏膜进行整片剥离的一种手术方式。

    适应症:食管、胃、结肠的早癌、巨大平坦息肉及粘膜下肿瘤病变;EMR术后残留或复发病变。

    优点: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原有解剖结构,保留了器官的完整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住院时间短,费用较常规手术治疗低,并可以取得与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

     

    胆胰疾病

    胆胰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以往多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随着内镜下技术的发展,包括胆总管结石、各种胆道狭窄、肝门部肿瘤、慢性胰腺炎等均可采用内镜下微创治疗。

    •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简介: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首写字母,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

    适应症: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黄疸疑有肝外胆道梗阻者,疑有各种胆道疾病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诊断不明者,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或胆囊术后症状再发者,胰腺疾病如: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胆胰恶性疾病姑息性治疗等。

    优点:创伤小,多数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一般1周左右即可出院,费效比高。

     

     

    消化道息肉

    息肉是指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一般来说,息肉是由于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依生长部位不同分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结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绝大部分息肉是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由于部分息肉具有癌变倾向,对于具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样息肉,早期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

    • 内镜息肉切除术

    简介:内镜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应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对于较大的有蒂和亚蒂息肉,直径2cm的可直接用接高频电的圈套器套入息肉根部,一次性进行切除。大于2cm的宽基底息肉可分次摘除或用尼龙圈套扎。扁平无蒂息肉可以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方法切除,在基底部粘膜下层分点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待病变隆起后,即圈套切除,既可预防出血和穿孔,又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医生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技术,甚至可以完整切除5到10cm的扁平息肉。对于小于0.5cm的息肉,直接用活检钳钳取切除,有时候也用氩气激光电凝的办法治疗,安全快速。息肉一般要收回,并送病理检查。

    适应症:食管、胃、结肠的各种息肉。

    优点:经济性好,创伤小,恢复快,通常1周左右即可出院,可减少相关肿瘤的发生。

     

    腹腔内肿瘤性病变的诊断

    对于肿瘤性疾病,病理组织学诊断是金标准。对与身体密闭腔隙内的大部分肿瘤(如肝癌、肾癌、胰腺癌等)取到病变组织以明确诊断较为困难,因此,需要一种简单而又对患者损伤较小的方法获得病变组织。

    • 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穿刺

    简介:超声内镜是在消化内镜前端内置一个超声探头,从而可以探查消化道以外脏器的病变。细针穿刺则是在超声内镜的引导下,将细针(直径1mm左右)通过内镜的活检腔道穿入病变获取病变组织从而进行诊断。

    适应症:不但用于肿瘤原发灶的病理诊断,而且可用于诊断肿瘤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者腹腔、腹膜后、纵膈等其它部位的转移。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的术前诊断、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化疗方案制定前评估及肿瘤复发确定等多个领域。

    优点:简便、经济、病人痛苦小、副作用发生率低、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