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 Francaise
  • 首页 > 健康科普 > 生理卫生
    肺 炎
    发布:党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480 时间:2013-03-13
    A+ A-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尚可由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为常见病,抗生素应用年代之前,肺炎常构成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抗生素及抗菌药的发展虽一度使肺炎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近几年来,肺炎总的病死率不再下降,甚至有所上升,尤其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儿童肺炎、人口老龄化所致的老年人肺炎以及多种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并发的肺炎。据WHO统计全球人口死因顺序,急性呼吸道感染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第2位。在我国则肺炎居第5位。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高与下述因素有关:病原体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加、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部分人群贫困化加剧等。老年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应用免疫抑制剂、肿瘤、糖尿病、尿毒症、药瘾、嗜酒、艾滋病、久病体衰、大型手术、器官移植)并发肺炎时,治疗尤为困难,病死率高。
      正常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支气管内粘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内吞噬细胞等)使气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多种因素损伤免疫防御功能及人体免疫力时,病原菌直接抵达下呼吸道,孳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临床上出现发热、咳嗽、气促、肺浸润、炎症体征及X线改变等。病情严重者气体交换亦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除某些由葡萄球菌或革兰染色阴性菌所致的坏死性病变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如前。
      肺炎可按病因或解剖加以分类。按病因分类更有利于临床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亦可将两种分类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一.病因分类
        痰液或经纤支镜刷取物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镜检及病原体培养,必要时经活检组织或血清学检查等,可辨明感染的病原体。
      (一)细菌性肺炎
      1.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如肺炎链球菌(即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
      2.需氧革兰染色阴性菌 如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
      3.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二)病毒性肺炎: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三)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四)真菌性肺炎:如白色念球菌、曲菌、放线菌等。
      (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如Q热立克次体)、衣原体(如鹦鹉热衣原体)、弓形体(如鼠弓形体)、原虫(如卡氏肺孢子虫)、寄生虫(如肺包虫、肺吸虫、肺血吸虫)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易伴发卡氏肺孢子虫、军团菌、鸟型分枝杆菌、结核菌、弓形体等感染。
      细菌性肺炎仍是最常见的肺炎,约占肺炎的80%。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预防手段的进步与新的病原体出现,虽然肺炎的发病率有一定下降,但其病原菌分布规律正在发生变化。本世纪30年代前,90%以上的细菌性肺炎均由肺炎球菌所致,近20年来,肺炎球菌的比例不断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所致肺炎的比例却不断增加,且新的病原菌(如军团菌)肺炎的发生率亦逐年增加。此种情况,与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环境改变亦有关。目前细菌性肺炎主要分两大类,即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外肺炎)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主要致病菌仍为肺炎球菌(约40%)。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平均为20%左右,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白杆菌。军团菌肺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但严重致病菌及耐药菌如绿脓杆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厌氧菌感染等均较少见。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日益受到重视,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多继发于有各种原发疾病的危重患者,治疗困难。且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高,常为混合感染,耐药菌株多,病死率高。在医院内感染所致细菌性肺炎中,肺炎球菌约占30%,黄色葡萄球菌占10%,而需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原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等)则增至约50%,其余为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及病毒。以往较少报道的病原体(如军团病、卡氏肺孢子虫、衣原体等)相继出现,一些非致病菌在适宜条件亦可成为机会致病菌。住院危重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使用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等,以及各种医源性因素(如留置各种导管、辅助呼吸、雾化吸入等医疗措施的污染)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致使病原体更趋复杂多变。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的病死率高达30%-40%,危重及老年患者尤为难治。ICU中患者已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创伤、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及酸碱与电解质失调,故在诊治肺炎的同时必须统筹全局,采取综合措施。
      近年来细菌耐药情况不断增加,由耐药菌所引起的肺部感染,据不完全统计已达18%~35%,个别菌株甚至超过50%,常见的耐药菌有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在院内获得性肺炎中检出的肺炎克雷白杆菌有50%耐药。耐药菌株可通过质粒或染色体将其耐药性传递给下一代,致使抗生素的疗效受到抑制。耐药菌所致肺炎已成为肺炎防治的热点。
        物理化学及过敏因素亦可引起肺炎:放射线可损伤肺组织,表现为炎性反应,接受剂量愈大(超过20Gy),放射性肺炎程度愈严重,进一步可发展为肺广泛纤维化。吸入化学物质,如刺激性气体与液体,可直接损害肺及支气管,严重的化学性肺炎可发生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体对某些过敏原(外界侵入的、感染性的或自身免疫性的)发生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肺部形成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表现为斑片、云雾状散在或游走性病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轻重不一的呼吸系统症状。
        本章主要述及临床常见的由细菌、支原体及真菌所引起的肺炎。
    二、解剖分类
    (一)大叶性(肺泡性)肺炎
    (二)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三) 间质性肺炎
    几种常见肺炎的症状、体征、X线征象和抗菌药物的选用
      1、肺炎球菌:急起病、寒战高热、锈色痰、胸痛,X线征象;肺叶或肺段变肺实变体征无空洞,抗菌药物 青霉素G、头孢唑啉钠)、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2、葡萄球菌 急起病、寒战、高热,X线征象:肺叶或小叶浸润、多变、早期空洞、脓胸、肺气囊肿, 脓血痰、毒血症状明显, 抗菌药物:耐酶青霉素(苯青霉素G、头抱唑啉钠,头孢噻吩、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舒它西林、多粘菌素B、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加氨基糖苷类。
      3、克雷白杆菌:急起病、寒战、高热、全身衰弱、痰稠,可呈砖红色、胶冻状,X线征象肺小叶实变、蜂窝状脓肿、叶间隙下坠氨基糖苷类加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 、二、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4、绿脓杆菌:院内感染、毒血症状明显、脓痰,可呈蓝绿色,X线征象: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早期脓肿,治疗: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
      5、大肠杆菌:原有慢性病、发热、脓痰、呼吸困难、X线征象:支气管肺炎、脓腔、脓胸;治疗; 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多粘菌素B。
      6、流感嗜血杆菌:似急性肺炎、高热、呼吸困难、衰竭支气管肺炎、X线征象;肺叶实变、无空洞,治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二、三代头孢(如头孢呋辛钠)、舒它西林、氯霉素加氨基糖苷类、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7、军团菌:高热、肌痛、相对缓脉、精神异常表现,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有低钠血症,治疗: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环丙沙星等。
      8、厌氧菌:吸入感染、高热、脓臭痰,、X线征象:支气管肺炎,治疗: 青霉素G、克林霉素、甲硝唑。
      9、支原体:缓起病、可小流行,、X线征象:下叶间质性,治疗: 红霉素、四环素类
      10、念珠菌、曲菌:多为久用广谱抗生素后发生,、X线征象:两肺中下野纹理或有片状阴影,治疗: 氟康唑、氟胞嘧啶、酮康唑等。
      11、病毒性肺炎:多种病毒可引起,多为干咳、高烧、周身酸痛、头痛等,严重时伴有呼吸困难,、X线征象:单侧或双侧肺阴影或以间质性肺炎表现,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治疗:利巴韦林、更西洛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