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14年9月12-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扬子江心脏论坛于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据悉,这是湖北省承办的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医学盛会。
本届会议匠星闪耀,云集了国内外心脏电生理领域顶尖专家和学者,包括6位心血管病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心血管领域三大学会的主任委员,多位国际心脏电生理领域著名专家,如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席Panos E Vardas教授、美国心律学会前任主席Douglas L Packer教授、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的欧阳非凡教授、美国孟费斯斯特恩心血管基金会名誉教授蓝志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Krannert心脏病研究所陈鹏生教授,以及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顶尖专家。
届时,国内外近3000余名心血管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武汉,举办学术讲座229余场,手术演示6次,集中展示心律失常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全面展示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居民健康“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患者约350万,其中心脏性猝死人数就高达54万,相当于每天7架马航MH370坠机导致的死亡总数。
然而,危害如此严重的心脏性猝死却被公众漠视了。黄从新教授介绍, 88%的心脏性猝死由心律失常导致。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都算心律失常。人一生几乎都会经历心律失常,但心脏有病变时就会更加频繁和严重;因为发生突然、救治率低,因此危害极大。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阜外医院张澍教授指出,“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公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控制率和治疗率更低,公众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由于大众普遍缺乏基本的心肺复苏常识,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还不到1%。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提醒,加强检查和预防,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以明确诊断。也可通过识别高危人群,提高患者亲属和同事及全社会的救治水平,加以预防。
黄从新教授提醒公众,应崇尚科学治疗,不回避新疗法新科技。他指出,实践已证实,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真正有效的是目前越来越成熟的心脏微创介入技术,如安装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ICD)和心律同步装置(CRT),以及导管消融术。
针对心脏性猝死,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植入ICD。据统计,美国每年的ICD植入量高达20万台,中国只有不到2000台。这一差距背后的原因不光是经济上的,更因为认知度低,植入医师队伍不足,以及医保覆盖程度低等。其实,许多研究表明,符合治疗适应证患者尽积极寻找科学治疗手段,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工作时间,避免心脏骤停带来的高昂抢救成本等。
本次大会上,三位大会主席同时呼吁,除强调心脏猝死发生后的二级预防外,还要积极倡导心脏猝死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包括通过教育培训,向全社会普及心肺复苏相关防治知识,并建立和完善社区医院、大型公共场所的心脏性猝死应急救助系统。(杜巍巍)
相关媒体报道:
新华社:专家:心脏性猝死的黄金抢救期是发病后4分钟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4-09/14/c_1112469850.htm
新华社:我国每年50余国家级人才心脏性猝死 建设应急救助系统是当务之急http://www.hb.xinhuanet.com/2014-09/13/c_1112468749.htm
《湖北日报》普及心脏急救技能刻不容缓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0913/hbrb2434506.html
《湖北日报》图文:面对猝死,别再束手无策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0914/hbrb2434985.html
《楚天金报》 我国每年54国家级人才心脏性猝死http://ctjb.cnhubei.com/HTML/ctjb/20140913/ctjb243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