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急重症医学教研室成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创建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经过长期的理论实践和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专注课程建设,普及基础急救知识”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广受临床医学专业及武汉大学学生肯定。
急重症医学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诸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教研室现有教师40余名,其中教授及副教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研室主任魏捷教授有着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现为中国医促会急诊急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分会常委,中国救援学会灾难救援分会副会长,中国红十总会专家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15年教研室荣获“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优秀教研室”。
推进教学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
急重症医学教研室承担着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急诊与灾难医学》、武汉大学公共选修课《急救医学》、《公共突发事件》、《大学生急救新思维与户外模拟演练》共计4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业必修课《急诊与灾难医学》的授课中,秉承“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核心思想,结合急诊医学特色,在理论课中适量的插入结合教材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合理安排临床见习、实习,充分开展PBL教学、病例讨论及临床观摩等教学活动。武汉大学通识课的建设旨在通过18个学时的理论授课培养武汉大学本科生社会公众急救理念、急救常识,使其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能力,特别是心肺复苏技能。
立足教学团队建设——凝练科室文化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急重症医学教研室关注师资队伍整体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皆有青年教师参加由教学办公室组织的试讲,积极参加学院、医学部及武汉大学的教师培训,并定期召开教研室教学研讨会,总结教学工作。目前,教研室内多人前往美国、德国、意大利学习深造,促进提升教研室内部整体教学水平,营造良好教研气氛。
教研室李涛老师多次代表学院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竞赛,并取得傲人成绩。
教研室秘书王蕊老师先后荣获“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师资”、“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光荣称号。
强化教学研究建设——医教研相得益彰
教研工作方面,急重症教研室学术氛围浓厚,有稳定的教学研究团队,明确的教研方向,在项目申请、学术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近年来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其中主持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武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教改项目8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急诊与灾难医学》获批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成果突出,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临床基本技能学》2部。
急重症医学教研室将继续秉承“救急患于危重,当良师如益友”的工作态度,积极推进“师生交互,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加强教研室建设,持续改进,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图/文:教学办公室、急重症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