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医院主站
  • 【新闻】临床病理科创新系列之三 —— 落实导师负责制度,引导住院医师全面发展
    发布:教学办公室 阅读次数:234 时间:2017-02-14
    A+ A-  

    规范化的住院医生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针对受训全科医师临床实践中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相对薄弱及带教教师不足的特点,实施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主导的综合导师负责制教育模式逐渐被引入到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教育管理中来。导师负责制度以关注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导师和学生双方合作互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为目的,尽最大努力,最大可能地激发提高学员临床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全面落实导师负责制度,带教导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向住院医师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加强自身医学人文素质学习,并将医学人文学和医学科学完美结合,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促进了医学专业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轮转式”专业导师带教模式

    一、强化带教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1.  严格责任导师选拔机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成功与否和带教师资的质量密切相关,为了确保培养质量,病理科各专业导师均为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并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认真负责,具有稳定的专业发展方向,还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

    严格责任导师选拔机制

     

        2加强责任导师培养机制

    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各亚专科方向的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培养:包括到国内重点医学院校或特色突出的医院进修学习,积极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出国参加短期进修或学术交流等。并且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提升责任导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以进一步提升规培的培训质量和水平。

     

    加强责任导师培养机制

       

    3.实施导师激励考核制度

    责任导师一般都是医院或科室的业务骨干, 担负着繁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也面临着个人发展和上升的压力;同时,责任导师是一个较长期的工作角色,任务繁杂、压力大、责任重,工作十分艰辛。为了保持优秀带教师资的可持续性,我院病理科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尽可能提高责任导师的工作积极性:①规定责任导师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合理计算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和带教补贴。②建立培训责任导师考核制度,通过对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在科室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带教评价,定期考核并纳入奖励与淘汰机制。③将责任导师的临床培训带教工作做为考核其人才培养能力和带教工作量的重要内容,也是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最大可能地提高责任导师的积极性。

     

    实施导师激励考核制度

     

    二、引入“导师制”促进住院医师全面发展  

        1.“轮转式”专业导师带教模式——住院医师诊断基础扎实有序

    本院病理科各导师均有自己的亚专科方向,每位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入病理科亚专业学习时,由一名专业导师负责该系统培训,进入下一系统学习时,轮换另一位专业导师。采取此种方式有利于培养住院医师对本专业的热爱和病理知识的专业化训练;有利于提升病理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做到对各个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诊断能力。每位住院医师“专人教、专人带”,带教老师能随时解答工作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建立一个扎实有序的病理知识结构,而且“轮转式”的专业导师带教模式,让受训的住院医师有机会接触不同风格的教师,博采众家之长。

     

    不同亚专科导师“轮转式”带教

     

        2.临床、教学、科研齐发展——住院医师素质全面提高

    导师在引导住院医生的过程中言传身教,注重带教学员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临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每周一轮流讲授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等基础知识,还参与武汉大学医学部病理学实验课的本科生带教工作;此外,导师们还紧密地结合临床,培养学员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指导其阅读相关专业的最新文献及书籍,结合诊断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临床型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

     

     

    图/文: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

    制作:金松、卢章洪

    新闻 学院医学教育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