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临床能力已经不是衡量一个医院好坏和学科高低的唯一标准, 临床与科研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已成为广泛共识。科研能力不仅是专业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住院医师将来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对于刚刚毕业的住院医师,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等问题,特别是缺乏严格和系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科研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已经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技术与方法,但如果不及时加强培训,科研能力势必在几年规范化培训之后减弱,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进一步提高医生的科研能力,增强医院的学科水平以及提升整个医院的实力有着积极的长远意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不仅重视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而且强调临床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科研意识水平,不断培养学员科研思维,提升其科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将开展科研活动纳入出科考核的加分指标,取得临床科研齐发展的成果。
住院医师科研培养
1.转变“纯临床,无科研”的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强化临床科研意识
随着时代对医师从“医匠”向“医者”转变的要求,科学研究的意义不仅仅是做实验和写文章,更多的是对专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以及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当前的住院医师培养中,往往忽略了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学术能力却是影响其终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培养,应该以与自身临床工作紧密结合的临床型研究为主。因此,强化住院医师的科研意识水平,帮助其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发掘科研命题,有效收集和积累科研素材以及及时开展科研活动具有深远意义。
2.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科研思维
科研是以事实为依据,从形式逻辑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缜密的推理,尽可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衔接”,从而形成完整的科研思维框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是培养科研思维的基础。一方面鼓励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阅读文献并以文献汇报的形式在科室内分享国内外最新理论知识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文献中的科研思维。另一方面,组织学术科研能力较强的人员就科研工作开展讲座,重点就科研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标书写作等进行培训,积极开展讨论与问答,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科研素养与兴趣。除此之外,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许多诊断问题、治疗问题、病因问题,而且不少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有待于科学的评价。科研思维与住院医师临床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住院医师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的问题,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住院医师科研培养
3.推行科研导师制,助力科研能力提升
科研实践的锻炼是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住院医师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面对丰富的科研素材,如疑难病例,罕见病表现特殊的常见病,部分特殊病例的总结或治疗疗效的评价和回顾性分析等,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做一些小规模的或个体化的临床科研较为切实可行。但住院医师基本上都是刚获得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的年轻人,很多虽拥有科研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科研经验。所以为其配备一名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指导老师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帮助并指导住院医师针对疑难少见病例及罕见病例进行选题,要求他们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并结合自身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总结,不仅对病例的诊断特点全部了解并且还可以掌握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与此同时一篇很好的临床型论文便出炉了。真正做到将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科研能力与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相结合。到目前为止,基本上第二学年的每位住院医师都有论文投稿,已有学员文章见刊,走出了临床科研过程中的第一步。在导师指导下,住院医师积极踊跃在全国病理年会上投稿,使我院病理科获得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国病理年会“投稿论文单位奖”(全国第十,全省第一)。
推行科研导师制,助力科研能力提升
4.完善激励政策,提高住院医师科研积极性
科研人员从事科学探索和科技开发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针对住院医师取得的成果,病理科制定了科研奖励政策,同时将开展科研活动纳入出科考核的加分指标,将科研数据作为年终评比、任期考核以及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科研积极性。
病理科科研奖励制度
图/文:临床病理科专业基地
制作:金松、卢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