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 Francaise
  • 首页 > 医联体 > 医联体动态
    《湖北日报》:县级医院的分流之道
    发布:党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847 时间:2016-06-30
    A+ A-  

     ■ 编者按
        医改脚步,铿锵前行。
        方向和终极目标是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顽疾。在改革探索道路上,有喜有忧,有交锋有融合,医改不断催生医疗行业格局新变化。为真切反映医改潮声和患者心声,今起推出“医改新处方 ”专栏,捕捉医药行业新动向,观察改革发展新路径。欢迎读者通过本报新闻热线027—86770308提供线索。

        汉川市人民医院医生王少波在南河卫生院为患者检查。(记者 胡蔓 龙华 视界网 谭毅 刘瑜 摄)

        201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托管汉川市人民医院后,5年过去,该院由二甲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年门诊人次接近80万,是5年前的一倍多,综合排名跃入全省县级医院前列。“借助大医院品牌、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使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省城大医院专家的诊疗,合作初衷达到了。”昨日,该院院长徐之良说。
        但另一种隐忧接踵而至。住院床位爆满等“看病难”问题,同样在这里存在。医改目标是90%的大病不出县,随着改革纵深推进,县级医院作为医疗中间层级的“蓄水池”,压力会越来越大,如何分流?

      无缝对接“下转难”

        5月24日,汉川市余台村80岁高龄的余小计因突发阑尾穿孔被送至汉川市人民医院急救。
        手术成功,全家人高兴之余,也愁上心头:医疗费用除去新农合报销后,个人仍要承担1万余元,后期还有康复住院等各种花销。主治医生严继军支招,下转到老人家附近的分水卫生院进行康复。
        6月6日,严继军开具“双向转诊单(下转)”后,给分水卫生院副院长胡贞红打电话,交代转诊事项。
        此后,余小计顺利在卫生院康复治疗10天,6月16日出院,花费仅200元。
        为打通“大病去医院、康复回基层”流程,该院与全市24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协议,组成医疗联合体,建立“医疗服务联络员”制度,确保接诊医疗机构无缝承接患者。
        据统计,4月至5月,该院已有20多位患者主动“下转”,使患者经济成本等大大节省。

      专家下沉乡镇坐诊

        24日中午,该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王少波在南河乡卫生院病房,与乡卫生院医生陈彦航共同接诊了一例患者。
        43岁的南河乡村民张清国突发呼吸不畅、胸闷头痛,被送到当地卫生院。王少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张清国吸着氧,呼吸逐渐平复。他说:“没想到,在乡卫生院就看上专家了。”
        和王少波一样,该院其他8名祖籍南河乡的专家,每周轮流在乡卫生院坐诊。
        据了解,汉川市人民医院于今年4月推出“专家下沉乡镇坐诊”计划,目前已在南河、沉湖等4家乡镇卫生院推进。“对于口碑好的专家,乡镇卫生院可以直接‘点将’。”该院医改办主任彭四红介绍说。
        此外,该院还建立了一套考核机制:乡镇卫生院抽查专家出勤状况;病人满意度也是评定的重要指标。“技术人才下沉,带来的是乡镇卫生院水平的提升,能让患者有序分流。”徐之良认为。

      市乡医疗资源共享

        24日,到汉川市人民医院进行CT检查的新河镇67岁老人陈新文没有排队,直接走进CT室,随后拿到了胸部CT片。仅一小时就完成看病全过程。
        几天前,陈新文因为咳血,在民乐乡卫生院初步拍片检查,发现右肺下有大片阴影。乡卫生院医生张济东立即与汉川市人民医院客服中心联系“院外特检预约”。挂号、开单、排队等以往的繁复流程被省略。
        今年5月1日实施此制度以来,已有29名患者通过在乡镇卫生院首诊后,成功预约院外特检,由汉川市人民医院出具CT、B超诊断。诊断结果共享给患者所在乡镇卫生院。“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方便了患者,更为县级医院延伸了触角。”彭四红坦言。
        2014年以来,汉川市人民医院帮助沉湖卫生院建立了500余平方米的血液净化室,又帮助沉湖、马口、杨林、麻河、新堰设立5个急救点,健全了院前急救网络。
        徐之良认为,“县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中承上启下,必须通过自身调节,建立诊疗新秩序。”(摘自6月28日《湖北日报》)记者 胡蔓 龙华 实习生 佘余 佳敏 通讯员 杨璠 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