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版 | English | Francaise
  • 首页 > 医联体 > 医联体动态
    长江日报:医院副院长干起“跑腿活”,1年替524名远城区患者拿报告
    发布:长江日报 阅读次数:911 时间:2019-12-19
    A+ A-  

    马永刚(右一)与同事在一起。通讯员 胡深博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19日讯 “汉南拿号,武昌看病,以前要跑好几天,现在一趟就行了。你们不叫绿色通道,应该叫火箭通道!”

    12月17日,家住汉南纱帽街的居民黄阿姨在拿到核磁共振检测报告后,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医院的核磁共振“绿色通道”不停称赞。

    这一通道,是副院长马永刚和同事们义务“跑腿”跑出来的。

    汉南离中心城区数十公里,受医疗人口的限制,暂时没有核磁共振诊疗设备。以前,汉南患者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本部做一次核磁共振,需要跑三趟市区,辗转上百公里,花费五天时间。

    “早晨5点就得起床,坐公交、转地铁去市区,缴费排队、验血排队、拿报告也要排队,常常是还没做检查,人已经累坏了。”黄阿姨回忆。

    从去年12月份开始,马永刚和同事们开始义务前往省人民医院帮患者带病历,省去了患者预约和拿报告环节,逐渐形成一条核磁共振“绿色通道”。

    现在,患者只用跑一趟市区,前天来汉南医院申请,第二天去本部检查,隔天就可以拿到检查报告,患者诊疗速度大大提高。

    马永刚(左二)在查房。通讯员胡深博 摄

    为什么要构建这样一条“绿色通道”?马永刚回忆,在一次进社区义诊时,一对湘口街的老夫妇患腰间盘突出,前往社区门口看义诊也是忍着剧痛,看老人病情严重马永刚建议老人做核磁共振,一听要去市区,老人转身就准备回去,看着老人缓慢挪步的背影,马永刚追了上去,提出可以帮忙排号拿病例,老人只要去做检查就行,通过此次帮带,老人顺利完成了手术,马永刚发现:通过自己排号带领报告,可帮助很多行动不便的患者。

    于是,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一条核磁共振“绿色通道”形成了。“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病,让患者少跑路。”马永刚说。

    一年以来,马永刚和同事共为524名患者义务带领核磁共振报告。

    “一个院长怎么干起了跑腿的事?本职工作本来就重,还额外给自己加任务。”起初,家人还有不理解,马永刚也只是默默坚持,为了不影响上班时间,马永刚需要头天晚上前往省人民医院拿报告,有时工作太忙,就由家人代劳。

    有一次,马永刚前往北京学习,因为会议耽搁,周一才能回来,为了及时帮病人拿报告,马勇刚退掉机票,连夜坐最近班次的绿皮火车赶回武汉,马永刚说:“既然开展了这项工作,不能让老百姓有意见,承诺三天到就必须做到,要做好生命线上的快递员!”

    马永刚(左一)接待患者。通讯员胡深博 摄

    马永刚介绍,下一阶段,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医院将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与社区医院开展合作,将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

    据悉,汉南区核磁共振项目已经立项,还即将开展重离子项目,届时将实现重大医疗项目“零突破”,让更多居民享受医疗条件提升带来的便利。(通讯员  胡深博 姚子怡  李彦邦  刘艳 刘贝)

    长江日报:医院副院长干起“跑腿活”,1年替524名远城区患者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