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东院中心供氧:中心吸氧的“新兵”变“强兵
    发布:东院中心供氧 时间:2020-02-24
    A+ A-  

    2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被定为第三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定点医院。从日常供应到战时保障,新冠病人赖以生存的氧气成为了总务处工作的重点。因东院中心供氧能力是按照日常用量300M3/h设计的,现在按照重症肺炎患者实际用氧需求计算为600 M3/h,存在巨大缺口,800多名重症患者用氧全面报警。总务处迅速调整应对方案,采用补充氧气瓶缺口和提高中心供氧供应流量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氧气供应,保证病人的氧浓度。

    “在万院助、杨处长的高度重视和多方协调下,总务处紧急采购了450个氧气瓶连夜送往东院投入使用,缓解了当时供氧紧张的局面,但这仍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当病人用无创呼吸机时,一个氧气瓶只能用4小时左右,随后又迅速采购了2台400立方的汽化器。”中心吸氧刘宏班长说。

    如何缓解临床缺氧难题,这也成为东院熊勇副指挥长心中的牵挂,他紧急协调市疫情指挥部,调拨了330个氧气瓶,并时刻关注着供氧工作,哪怕工作忙碌到凌晨两点,也要去液氧站看看,及时向值班同志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帮助班组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得知汽化器超负荷结冰覆盖导致液氧气化率严重下降,扩大了病区氧气供应不足时,立即委派基建处雷宇连夜采购暖风机进行加温除冰缓解。

    熊勇副指挥长多次到液氧站查看,帮助班组职工解决困难,全力保障临床供氧。

    在中心供氧方面,基建处鲁峋处长多次到实地进行查勘,提出了增加氧气汽化器与原有汽化器并联在不影响病区氧气供应的安装方案,并建议增加工业风扇与暖风机同步使用,以更加有效打散冷气凝结霜,减少结冰。现场,鲁处给中心吸氧员工解释其原理,“加装风扇后,经大功率吹风将汽化器的含水凝结霜吹散,保持汽化器趐片规定的干燥比例,保持达到液氧设计气化率。”

    氧气汽化器安装方案实施后,总务处高配班长万琦支援工业风扇;修配厂田建班长调配师傅顶风冒雪安装设备电源;泥木维修周厚桥班长调配师傅安装新增风扇座架及防雨板……暴风雪那天,液氧站里-3℃的环境里,伸出手都感觉不到是自己的,刘班长和彭磊带领班组成员全体上阵,与专业施工人员一起不畏严寒,克服施工条件简陋等各种困难,连夜间组织货物转运,到东院后立即将两个400m³的氧气汽化器安装到位。东院的主战场上,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用责任和担当保障了临床用氧需求。

    总务处杨芒处长全力支持东院工作,各班组纷纷抽派人手协助氧气汽化器安装工作。

    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所有病房都变成了重症病房,就像用水一样,大家同时用水,水流量就会相应变小,液氧站氧气出口管道口径是32mm,出口压力是0.59MPA,到了病房变成了0.2MPA。为了进一步改善临床用氧条件,刘班长拆卸本部病区备用调压部件26套,连夜送到厂家定做应急大流量直通管,加工完后迅速送达东院,彭磊立即组织邓钰川、苏越、陈诚三人进行安装调试,这活一干就是10小时,争分夺秒,顾不上吃饭喝水,从病区出来,衣襟已经被汗水浸湿,体力严重透支,他们笑一笑说任务完成,还不忘比个“耶”的手势发给刘班长。这是他们第一次挑大梁,担重任。

    小伙们脱下防护服,一身汗水未干,便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下一个任务。

    东院被征用以来,中心吸氧班组就进入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有时更是36小时不眠不休的加班。全院二级氧气调压箱、负压终端、氧气终端都需要及时维修。彭磊回忆,“刚开始,只要去感染科检查压力表,大家都会觉得紧张和恐惧,那时防护物资也比较缺乏,一只口罩,一顶帽子、一件手术衣便是全部装备。跟其他人想法一样,也非常担心会被传染 ,但也明白只要措施得当,就会大大降低传染概率,害怕更多是一种心理作用。”彭磊年龄略长些,做事沉稳,是这边的大哥哥,有他在时大家都会比较安心。为了帮助班组成员克服对病区的恐惧心理,彭磊带领大家一口气对25个病区进行二级减压箱调压检修,自那以后,大家似乎也没有那么害怕了。连日的忙碌,小伙子们脸颊又一次凹陷下去,眼睛也布满了血丝,但目光中褪去了青涩和胆怯,生出了几分坚毅和勇敢。

    任务繁重,班组成员没有一天休息。

    送氧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 “我们推着瓶氧车一路小跑,来回往复于一号楼地下室瓶氧站和25个病区间,跑一趟下来最快也要15分钟。推车不够时,我们就与百余斤的钢瓶徒手肉搏,严格按照科室要求的时间送达,丝毫不敢耽误病人救治。最多的一天,我们搬运了140瓶氧气”。大家的辛苦,熊勇副指挥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仅送来了防护服,还紧急招聘了9名送氧工,及时满足病区用氧需求,也给大家减轻了工作压力。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让小伙子们的工作更有干劲。根据医院防控需要,瓶氧站现在转移到污染区二号楼一楼。

    这7个小伙,有5个是95后,来医院工作最长的不过3年。“经过这段时间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年轻员工们迅速成长蜕变,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心理素质,都可以算是独当一面的强兵了”,刘班长一直揪着的心现在终于可以放下了。

    防疫战打响的那天,熊林果断退掉了回老家阳新的车票;邓钰川没来及吃上团年饭就从浠水匆忙赶回武汉;彭磊、苏越常驻东院,誓言疫情不退我不退;陈诚见人手紧缺,舍下月子里的妻儿,顾全大局;杨俊杰隔离期满后立即投入岗位。“我们的背影或许很孤单,但我们不孤独,因为四周有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神等着我们,我们送的不仅仅是氧气,更是生命的希望” !

    中心吸氧班组成员告别青涩,瞬间成长。

    东院中心供氧:中心吸氧的“新兵”变“强兵

    “在万院助、杨处长的高度重视和多方协调下,总务处紧急采购了450个氧气瓶连夜送往东院投入使用,缓解了当时供氧紧张的局面,但这仍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当病人用无创呼吸机时,一个氧气瓶只能用4小时左右,随后又迅速采购了2台400立方的汽化器。”中心吸氧刘宏班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