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人民采风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3年05月 总第113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难忘的方舱 难舍的情
    发布:王建英 时间:2020-04-12
    A+ A-  

    武昌方舱医院已经休舱月余,在整理资料的时候,那些经历的人和事,总会像电影镜头一样在我脑海里切换。我这个本就平凡的人,因为一道光突然打到身上,受到了一些关注。我很清楚,这不过是因为我正好站在了那道光下。我的战友们个个英雄本色,值得敬佩!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和病友党员、志愿者们,大家在武昌方舱医院抗疫战斗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初的不和谐音符

    武昌方舱医院建成于武汉疫情最严峻、防控最关键、救治任务最紧迫的时刻。这家以最快速度由洪山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医院,为了尽早做到应收尽收,在硬件设施、物资补给、垃圾处理等方面是不够完善的。

    2月6日早上八点半,一辆公交车停在洪山体育馆的南门外,载着的是方舱工作人员和病友的早饭。当时因为南门的电闸断电,车开不进来。一整天,我和何苗、陈静茹、周炜护士长的任务就是搬饭。那天下着小雨,气温只有几度,500多份没有做保温处理的饭菜,要从南门到3号通道入口,再到东、西两个病区(2月11日,地下一层B病区开放之后,东、西两个病区更名为A区和C区)的清洁区,花了半个小时。九点多舱内病人终于吃上了早饭。那天三餐都是冷的,没有杯子提供给病人喝热水。因为电容问题,舱内只有照明电源,手机不能充电、每张床配备的电热毯也不能用。从舱内出来的同事眼含着眼泪跟我们讲:“我看到很多病人披着被子取暖,他们太难了!”网上也出现了病友发脾气、掀桌子的视频。

    在这一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武昌方舱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从设备处到保管室,从医用物资到生活物资,有求必应。有些同事让家属充当志愿者一趟趟用私家车从医院往方舱拉物资。晚上10点的3号通道和南广场依旧灯火通明,各类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进来,每个人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指挥部、医疗物资保障部、药学部、护理部和医疗部的同事们都彻夜未眠,或调配、接收各类物资或建章立制、完善流程,武大人民医院领队金昌星医生穿着防护服在办公室坐了一夜,就为了如果遇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进舱处置。

    接下来的两天,三餐提前用保温箱送来,所有人终于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了!舱内的电源恢复供应,暖气开启,每位病友都发了整理箱,里面有必需的生活用品。同事们见面,看到的都是对方顶着俩黑眼圈、却双眼放光的样子。后来有人形容医护人员那种眼神是天上最亮的星星,我觉得很贴切。不管多累、多困,只要走进方舱医院的闸门,每个人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方舱医院休舱。

     

    热血澎湃的入党誓言

    2月7日,武昌方舱医院开始筹建医护和病友临时党支部,特别要求尽快发动病友中党员的力量来进行舱内自治与互助。我被任命为病友临时党总支书记,调到了综合办公室。为了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茉莉和我对着病友党员信息表一个个打电话沟通,摸排党员情况,确定支委成员人选。

    2月10日,在临时党委成立的第二天,我和茉莉带着神圣的使命第一次进舱。那天下午我主持了东、西两个病区的支部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党员大会。

    大会的议程有3项内容。第一是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时,那不记得说过多少遍的誓言,我从来没有像彼时彼刻那样,透彻地理解其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含义。我不知道以前说话轻言细语的我,怎么会迸发出如此的力量。我听到自己嘴里发出的誓言铿锵有力,我能感觉到我的身体在颤抖。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一边大声宣誓,一边湿了眼眶。

    第二是向病友党员通报了近几天方舱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武昌区政府的后勤保障人员在外围所做的努力和目前的困境,鉴于当时的住院条件和工作情况,舱内有些工作做的还不尽如人意。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平安回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都要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

    第三是针对当时方舱内垃圾处理难题,全体党员集中学习垃圾分类要求及处理方法。方舱容纳上千名病人和医护人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方舱内垃圾处理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干湿混装,容易导致焚烧炉熄灭,这对垃圾的干湿分类和打包处理提出了较高要求。环卫工人每天进舱3次,防护要求高、工作量大,使得他们承担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医院感染暴露风险。医护人员有限,无法完成垃圾处理的工作,所以病友党支部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从垃圾分类处理开始,从做好病区生活环境管理开始。

    在接着的日子里,方舱医院的情形越来越好,病人对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越来越足,2月11日,我们就迎来首批28名患者康复出院……

     

    红色方舱里闪耀的党员之星

    党员大会结束后,大家把肖立闯推到我面前,“这个好人你一定要认识下,他是我们方舱第一个站出来主动忙大家清理垃圾的,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名老党员!”肖大哥是曾经荣立过二等功的退伍老兵,为人低调,开始的时候拒绝一切形式的采访,他说,“我只想是为大家做些事情,不想出名。”我说接受采访不会是为了出名,而是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你,大家都会以与你一起工作、并肩作战为荣!后面进舱采访的记者一波儿又一波儿,终于有一天肖大哥能坦然的面对镜头了。

    东区党员大会上,支部书记张兵握住我的手说:“终于找到组织了!”张兵中等身材,目光坚毅又透着武汉人特有的精明,让人感觉他能一眼洞穿人心。后面我每次进舱找他,只要抬眼一望隔断上贴着党旗,下面铺位就是他的了。张兵刚住进方舱的时候,连着几天高热,旁边的一对父子每天帮他倒水领饭。等退烧了精神好了,张兵也开始帮助身边的人,并带动了好几个病友一起为同舱的病友们服务。这个有着几十年信访接待经验的民警,能力出众,在病友党支部成立后,迅速发动党员和志愿者对东区进行网格化管理。从三餐和生活物资的发送、生活垃圾的处理,到病友们情绪的疏导,真正的做到了病友党支部的自治、互助。张书记也与舱里病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达到出舱条件后,他请求继续留下来工作,出于对他健康状况考虑,我们婉拒了他的请求。

    宣传委员付丹,在开完党员大会后马上就拿起小喇叭,一遍遍的给大家讲垃圾处理和分类的方法。她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总在为左邻右舍忙活着。有次进舱正好碰到大家在北广场打包装垃圾,我想上去搭把手儿,付丹马上制止,“你别动手,手套弄破了你就暴露了!”她心思细腻又有敏锐的洞察力,闲下来时候就坐在床上观察方舱这个小社会里发生的一切,把每个人的形色百态尽收眼底。

    B区书记蒋开胜是位退伍转业到高校的年轻小伙儿,有朝气有魄力有思想,和舱内的老同志们配合默契,工作起来很有一套。我第二次见到他的时候,就盘算着要把我科室的护士介绍给他,后来得知他女儿已经3岁了,很是惋惜了一阵子。

    工还有作细致入微的方成意书记、幽默的“睡衣哥”王磊、憨厚的鄢学武书记,身居高位却低调助人、扛起“方舱之春”的吕老师、备受西区病友敬佩的尹莉、爱好摄影的吴心刚、积极要求进步的李文雄、坚强有爱的月月……虽然我们接触时间或长或短,可他们留在我的脑海里的印象却那么清晰。这些来自方舱之内的战友,和我们分工协作,一起扛下了疫情这座大山。

     

    “疫”外遇见老乡

    2月10日开完党员大会,在医护人员出口,我遇到了下班排队等候出舱的河北医疗队员。虽然当时的状态是恨不能下一秒就能出舱摘下口罩大口呼吸,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北人,我还是忍不住跟大家打招呼,一圈儿下来我发现其中一个居然是我的唐山老乡!后来我俩用家乡话聊起来,我的老乡王硕比我小3岁,跟我邻村,我的很多高中同学是她现在的同事!这里要感谢我们强大的院感防控力量,给了我们那么长的排队时间,我俩聊了整整半个小时后实在聊不动了,就大眼瞪小眼的对视着喘气。

    过了几天,我在A区又碰到王硕,那次我俩还开心的拍了合照和视频。之后的一个多月,我们在舱内没有再碰到。河北队的管理极为严格,基本是酒店、方舱两点一线,下了班就回酒店了,在舱外我们基本也没有机会碰面。第三次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已经是休舱之后,3月18日清晨河北队离鄂,早上五点半我们在新天地酒店为河北队送行。那天虽然还是没有看到彼此的真容,但我们终于不用隔着防护服聊天,那种离别的情绪让人感怀,王硕哭的稀里哗啦。大家约定等我回老家春节再聚。

    休舱一月后的4月10日,为协助武汉革命博物馆收集整理方舱纪念物,我再次来到洪山体育馆,站在“方舱最美一刻”那面照片墙,我伫立了很久很久,在方舱经历的时光就像一幅幅画在我脑海中浮现,曾经的方舱记忆将永驻心间……

    (作者 王建英,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护士长,武昌方舱医院病友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