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媒体聚焦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3年05月 总第113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健康报:人物风景线 李艳:转战三地的“猎毒女王”
    发布:健康报 时间:2020-09-15
    A+ A-  

    □特约记者 杜巍巍

    “过去,中国医师奖获奖者大多是临床医生,作为检验科医生获奖,我是第二个。”

    今年中国医师节,荣获第12届中国医师奖的武汉大学 人民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李艳,作为检验医学领域唯一代 表在医师节座谈会上落席。从武汉战疫,到支援吉林、北 京,今年上半年,李艳率领她的“病毒猎手”团队转战三地, 一次又一次与新冠病毒近距离交锋,通过一次次探索优化 检测方案,将单次核酸检测时间从最初的8小时缩短至3小 时。她和团队总结出的高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被国 家卫健委命名为“李艳工作法”,并在全国各地推广。

    在与时间赛跑的抗疫战场上,她用勇气、智慧和汗水, 留下了一个个健康保卫战的高光时刻。——编者

    退休前的战役

    “我的亲人有4人感染新冠病 毒,姨妈和舅舅都因为新冠肺炎去世 了……”2020年初,59岁的李艳在临 近退休的这个春节前,就这样与新冠 病毒“狭路相逢”。

    核酸检测,是锁定病毒的第一道 关口。随着确诊病例和疑似患者的激 增,武汉原指定核酸检测机构的检测 速度,已远远不能满足就诊者的需 求。“有条件的医院能不能增援?”召集 令立即下达。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不管有 再大的风险,我们也必须上!”李艳对 团队所有人员“撂下狠话”。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医学科 拥有一个独立的P2实验室。1月20 日,钟南山院士发声指出,新冠肺炎 存在“人传人”现象,李艳在当天就联 系到中国疾控中心推荐的试剂厂家, 紧急采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连 夜对试剂进行验证并开展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

    21日清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在所有医院中,率先启动核酸检测 工作。迄今,已完成27万余例核酸 检测,并创造了单日检测5835例的 纪录。

    疫情暴发初期,RT-qPCR检测 试剂盒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阴 性”率较高,且无法同时检测其他秋冬 季高发、症状与新冠相似的呼吸道病 毒的难题慢慢显现出来。“这种方法好 比用一把狙击枪去击打样本中的病毒 核酸,有较大的概率打不中。”李艳说。

    李艳带领联合团队,争分多秒地 研究开发了纳米孔靶向测序(NTS)检 测方法,综合病毒靶向扩增和纳米孔 测序长读长、实时数据输出、高敏感 性、高准确性的优势,首次实现6~1 小时内同时检测SARS-CoV-2和 其他10大类、40余种呼吸道病 毒。同时,该方法还可对新型冠状 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进行检测,监 控病毒的突变,对病毒进行分型。

    “新检测方法就像撒网,并且同 时撒十几张网。它不只针对新冠病 毒,还把其他很多常见的呼吸道病毒 都列入目标范围,如同为病毒布下‘天 罗地网’。”更重要的是,李艳介绍, 这种方法还能检测在病毒传播期间 与毒力相关的基因是否发生突变, 对病毒进行分型,从而迅速为后续 的流行病学分析提供信息,对临床 病人的诊疗提供指导。

    6月24日,这一研究成果正式 刊发在期刊《微尺度》上,为全球抗 疫精准施治提供中国“硬核科技”。

    “李艳工作法”

    检验病毒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样 本,更为危险。看到这个问题,李艳和 团队反复琢磨:如何在快速诊断的同 时,确保检验人员不被感染。

    1月31日,李艳教授带着团队 在全球首次进行新冠病毒灭活实 验:将新冠病毒原始样本放进专用 烤箱,加热至56℃,放置45分钟,取 出静止10~15分钟后再检测。实验 结果证明:与原始样本比对,灭活后 数据结果未见明显差异。

    李艳第一时间将经验上报国家, 并指导其他单位开展核酸检测。经推 广后,共有218家实验室立刻投入到 核酸检测工作中,大大增加了核酸检 测工作的新生力量。

    随后,李艳组织撰写相关规范建 议,并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上,将经验分享给全国同行。这一方 法也被国家定义为“李艳工作法”。 “实战中从来没有这么干过”,李艳 说,在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他们不断 在找更优解。

    时间就是生命。与疫情激战正 酣,李艳再次与提供病毒样本试管的 厂家联系,在试管中添加灭活制剂,这 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灭活关口前移 也减少了与病毒的接触环节”。到目 前为止,核酸检测的时间已经从最初 的8小时缩短到3小时,为武汉及其 他疫情发生地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 检”创造了技术条件。

    随着与病毒的深入接触,李艳团 队通过病例研究发现,抗体免疫试剂 检测结果与患者感染的不同阶段密切 相关,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 免疫联合检测对提高新冠病毒早期检 测的临床敏感度具有重大价值。

    这一研究成果说明,抗体检测 可以非常有效地弥补核酸检测漏 检的风险,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及时 诊治及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重大 的实验室诊断价值,同时,也能在 诊断、治疗监测和病程转归等方面 提供更多帮助。3月4日,国家卫健 委发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将特异性 IgG和IgM抗体列入指南中,作为新 冠肺炎确诊的依据之一。

    5月18日,武汉保卫战已取得决 定性胜利,而有着4个中高风险区的 吉林市疫情仍较严重。国务院应对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 疗救治组一纸调令,点名李艳赴吉林 支援。

    李艳带领团队赴吉9日,夜以继 日地工作,短期内提升了吉林市医 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能 力,实现“应检尽检”“随来随检”,并 为今后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储备了 足够的检测能力;她提出的因地制 宜优化流程和准入制度,实现当地 检测能力3倍至10倍增长“两步走” 的专业建议,破解了吉林“检测难” 的瓶颈。

    6月20日,北京新发地市场出现 聚集性疫情后,李艳再次披挂上阵, 带领18人的核酸检测团队驰援北 京,奋战21个日夜,完成11000余人 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多次对其 他医院开展培训,圆满完成了北京的 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务。

    至此,“转战三地的猎毒女王”终 于能把脚步稍稍放慢些了。

    几十年“钉”在检验科

    疫情期间的敏锐与果敢,其实 是李艳几十年如一日努力的厚积 薄发。

    1998,李艳加入了湖北省人民医 院(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在人员结构差,检测设施设备简陋 的条件下,她组建了专业团队,引进 各专业技术平台,并逐步将国外先 进管理经验引入到国内,在国内率 先提出了2小时急诊检验的概念,淡 化门诊检验和住院检验分开管理的模 式,逐步发展为以病人“标本”为中心 的管理理念。

    随后,李艳将先进的分子诊断作 为学科的重点发展领域,经过10余年 的努力,2010年,学科已具备了普通 PCR、荧光PCR、Sanger测序、生物芯 片、细胞遗传平台等检测技术平台,开 展了传染性疾病分子诊断、遗传病分 子诊断等特色检验项目,达到国内领 先水平,获批了首届“国家临床重点专 科建设项目”,得到了国家500万元专 项经费的资助。

    2013年,李艳带领学科通过了 ISO15189认可,检验报告全球互认; 此外,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步引进了二 代测序技术、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 等,并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技术研发和 科技攻关,努力做其他医院做不了的 项目。尤其是纳米孔测序技术。

    2018年,李艳团队在国内首先将 该技术引入,他们也是全球最早将该 技术用于临床疾病检测的团队之 一。在2019年12月出现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疫情后,李艳团队就是基于该 平台研发了一次性检测新型冠状病 毒和其他呼吸道常见的共29种病毒 的检测方法。

    武汉战疫期间,李艳将30多人 的团队分成4班,24小时轮换,日夜奋 战。而她自己更是“每天都‘钉在’这 里,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 每天回家,她都将衣物仔细消毒,避免 和年近9旬的父母近距离接触。

    除了工作需要,李艳的存在,更 具有“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在大 家眼里,我是坚定顽强的。其实我也 有担忧,但我绝不让大家看见。”李艳 笑着说。

    她的坚韧,学生懂得。她的博士 生孙婷在手记中写道:“怜天下,祸众 生,她忧思忧民;逆风险,勇前行,她何 足畏惧!她就是实验室里抗击病毒最 美的战士,是我们能够依靠永远不会 倒下的李老师!”

    健康报:人物风景线 李艳:转战三地的“猎毒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