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等待肾移植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发黑的脸和渴望活下去的眼神,我就觉得有责任去为他们做点什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协调员姚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姚笛呼吁,希望更多社会公众支持器官捐献这项事业,让器官捐献像义务献血一样普及。
在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中,姚笛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份责任,截至目前,她已成功协调了300多个器官捐献案例,为一千多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点亮了“重生”的希望。
在姚笛看来,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属都非常伟大。她感慨道,“是他们给了器官移植患者第二次生命”。她认为,器官的来源对等待移植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了器官捐献才有器官移植。
在接手的众多捐献案例中,女大学生刘晓依(化名)一家人的大爱精神让姚笛甚是感动。她回忆道,刘晓依患有尿毒症,在做完肾移植手术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因脑血管意外导致脑死亡。晓依的父母在非常悲痛的情况下,毅然作出了大爱的决定,把晓依能够用于医学移植的器官都捐献出来,在延续她生命的同时挽救更多的人。晓依捐献的肾脏、心脏、肝脏让三位患者重获新生。
“晓依一家人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施’‘予’‘受’这三个字的真正意义”。姚笛告诉记者,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施者,任何人也可能成为受者。“虽然现在器官捐献理念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但她坚定地期望,未来器官捐献会像义务献血一样普及。
主创:张超文 周宁 祁蓉 黄可欣 王毅卉 王奇 李会平
采访:李会平
编辑:李会平 王毅卉
摄像:潘悦
剪辑:石宁泽 王毅卉
鸣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