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医院主站
  • 急诊科专业基地简介
    发布:教学办公室 阅读次数:1229 时间:2021-05-20
    A+ A-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创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湖北省内最早成立的急诊专科之一。我院老一辈急诊专家姚震教授与我国急诊医学前辈王一镗、邵孝洪教授等一道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任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在刘和堂主任、魏捷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我院几代急诊人近四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和孜孜不懈的努力,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急诊手术、急重症监护、急诊病房有机结合,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急诊医学专科,拥有一流的医护团队和技术,具备对急危重患者全方位紧急救护能力。

    目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包含首义院区、光谷院区、洪山院区三个病区。年急诊量达16万余人次、年抢救达2.4万人次、年收入院的各种危急重症患者逾3.0万人次,门急诊量位于全国前20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在急性危险性消化道大出血、破伤风、中毒、心肺脑复苏、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疑难患者的多学科协作救治方面临床经验丰富,研究深入,积淀深厚,是一个标准的集医疗、教学、科研、社会公益于一体的二级临床学科,同时也是国家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8名。

    基地特色与教学优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住培基地多次获得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毕业后教育办公室表彰,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住培学科。多名指导老师被评为优秀住培导师和优秀带教老师,深受住培学员好评。

    急诊科专业基地主任吕菁君,为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急诊医学教研室负责人;现任湖北省医学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通讯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肺脑复苏以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的防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2017年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2名),2023年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2名);2018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E-Training最佳课程建设奖;2018年第十九次湖北省急诊学术年会优秀讲者评选第一名;参编(数字编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急诊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急诊科专业基地为住院医师构建了丰富开放的学习平台。成立了专门的教学小组,实行分层递进式的培训计划,因材施教,在完成共性培训目标的基础上提倡发展个性和专业能力。专业基地的带教老师实力雄厚,包括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急诊专业组副组长魏捷教授,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王蕊老师。临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得到业内广泛肯定。2022年 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教学技能练兵(非手术组)吕菁君老师(呼吸机机械通气初始参数的设置) 获得二等奖;2023年 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教学技能大赛(临床病例讨论组)吴淼老师获得(亚稀褶红菇中毒诱发横纹肌溶解教学病例讨) 二等奖。

    急诊科专业基地理论学习包括定期的临床小讲课、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CBL,PBL);操作技能学习包括急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肺脑复苏、电除颤、液体复苏容量管理、创伤急救等。专业基地不仅给位住院医师提供学习动手机会,也提供直接参与教学工作的机会。专业基地所有带教老师都非常重视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和职业情怀教育。

    欢迎有志青年投身于急诊科专业基地。急诊科专业不仅是紧缺专业,不仅是医学就业市场亟需专业,更是每位热爱急诊医学有志青年梦想出发的地方。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永不言弃的意志,有趣的灵魂,一定是你的加分项!

    基地介绍 学院医学教育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