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医院新闻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胡丹教授团队在国际心血管顶级期刊发表心源性猝死最新研究成果
    发现心源性猝死新的重要致病基因
    发布: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1-10-19
    A+ A-  

    本站讯 10月19日,最新一期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4.1),发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胡丹教授课题组心律失常最新研究进展: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的SCN5A,是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主要致病基因。该项研究成功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早复极综合症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论文题目为“Distinct Features of Probands With Early Repolarization and Brugada Syndromes Carrying SCN5A Pathogenic Variants”(《携带SCN5A致病性变异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的先证者的特性》)。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II科胡丹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硕士生张中和和美国兰肯瑙医学研究中心(LIMR)的Hector Barajas-Martinez教授为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的资助。

    论文通讯作者胡丹教授查房

    论文第一作者张中和

    该文接受了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的Elijah R. Behr教授的特邀点评 ——“J-Wave Syndromes, SCN5A, and Cardiac Conduction Reserv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J波综合征、SCN5A和心脏传导储备:一枚硬币的两面?》) 文中充分肯定了此项研究的重要价值,提到“其新颖之处在于报道了大量的JWS人群,显示了SCN5A功能缺失变异与表型的多向性关联”。

    心源性猝死占猝死总体人群的80%以上,据估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54.4国家级人才,而幸存者不足1%。胡丹教授介绍,J波综合征(JWS)是以心电图J波为特征的合并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候群。JWS与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有J波的人群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3~10倍,而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J波出现的比例比正常人群高出3~20倍。

    J波综合征主要包含Brugada综合征(BrS)和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二者首发临床表现均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Brugada综合征的全球患病率大约在1/5000-1/2000,占所有猝死的4%-12%,占心脏结构正常猝死患者的20%。早复极心电图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在1%-13%,而目前ERS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遗传学基础尚不清楚,但毫无疑问增加患者猝死风险。

    研究成果示意图

    在对心源性猝死的研究中,胡丹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的SCN5A是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基因;同时指出这类患者中携带SCN5A致病突变的比例显著低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携带多个SCN5A致病突变的JWS患者,表现出心电图上更长的PR间期和QRS间期,更重要的是其发生恶性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携带单个SCN5A突变的患者。

    此研究纳入了366例J波综合征患者(262例BrS患者和104例ERS),其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研究人群拥有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样本数量。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病年龄比Brugada综合征明显提前,且心电图上出现心动过缓和QTc缩短的比例更高。通过基因筛查技术检测JWS相关致病基因,发现了10个ERS相关的新的致病性SCN5A突变,扩展了SCN5A基因对于早复极综合征致病性的认识。

    该研究还发现了第一例由发热诱发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并在该患者中鉴定出致病性突变(SCN5A-L1412F)。此突变导致通道功能完全丧失,使钠通道蛋白(Nav1.5)结构不稳定,并显示出负显性作用,且在发热状态时加重。此外,早期复极综合征相关的SCN5A-G452C突变在单独表达时没有改变钠电流(INa),与KCND3基因共同表达时同时导致钠电流(INa)峰值降低44.52%和瞬间外向钾电流(Ito)峰值升高106.81%,揭示了一种独特的新的致病机制。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临床早期精准识别心源性猝死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可能改变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诊疗决策。胡丹教授表示,心血管内科医生通过筛查患者是否存在SCN5A基因,可积极有效地从人群中筛选出早期复极综合征高危人群,进而有效地防治ERS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江洪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Ⅱ科团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前沿研究。其中胡丹教授和课题组先后发表论文及综述130余篇,包括在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的病理机制与遗传学、干细胞模型研究、肿瘤心脏病学和心血管药物开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同时在第42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 2021)上指导学生获得“心血管研究青年学者奖”三等奖。(杜巍巍 杨岑)

    论文链接:Distinct Features of Probands With Early Repolarization and Brugada Syndromes Carrying SCN5A Pathogenic Variants

    胡丹教授团队在国际心血管顶级期刊发表心源性猝死最新研究成果

    本站讯 10月19日,最新一期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4.1),发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胡丹教授课题组心律失常最新研究进展: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的SCN5A,是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主要致病基因。该项研究成功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早复极综合症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具有重大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