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宁亚飞) 湖北沙洋59岁的刘阿姨体重高达260斤,被查出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衰、肺部感染等11种疾病,在生死边缘挣扎。沙洋医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联盟接力救治一周,刘阿姨脱离危险。近日,康复出院的刘阿姨家人为武汉、沙洋两地的救命恩人们送来感谢信。
首诊查出11种疾病
“感觉出不来气,像被卡住了脖子。”刘阿姨体胖多病,自幼患脑膜炎病史后遗留智力障碍,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伴有气喘症状。6月4日,刘阿姨气喘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全身浮肿的症状,甚至发生呼吸衰竭的情况。家人见状,将其紧急送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沙洋医院抢救。
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后,紧急行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虽有缓解但呼吸仍不顺畅,治疗效果欠佳。沙洋医院紧急联合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定患者所患疾病竟高达11种之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衰、呼吸性酸中毒、肺部感染、肺性脑病、高血压病III级极高危、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耐碳氢酶烯产气克雷伯菌感染。
若不及时抢救,刘阿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受限于硬件设施和医疗技术,沙洋医院紧急通过“湖北省人民医院-沙洋医院医联体”上下联动的救治体系,邀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远程会诊。
上下联动生命接力,昏迷6天后恢复意识
6月6日下午,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科主任詹丽英教授团队通过远程会诊,全面了解病情后,认为患者体重超重且本身有基础疾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情况,长期的低氧状态继而引发肺动脉高压,慢性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疾病也接踵而至。
詹丽英教授建议首先进行相关检查排除肺栓塞可能,并提出降肺动脉压等相关治疗方案。但因缺乏病情评估的必要检查手段和相关治疗药物,患者病情始终比较危急。2天后,沙洋医院果断将患者转诊到省人民医院接力救治。
重症医学科高文蔚副教授接诊后,查出患者肺动脉高压,予以一氧化氮吸入,药物降低肺动脉压。考虑到患者病情短时间不能拔管,于是经皮气管切开后调整呼吸支持力度,训练脱呼吸机-脱气切导管。
经过詹丽英、高文蔚教授团队的精心呵护及有效治疗,6月10日中午,昏迷6天刘阿姨逐渐恢复意识,成功脱机拔管。一周后,患者顺利进入康复阶段。因担心患者大病初愈后身体较为虚弱,经受2个半小时的路途奔波可能会引发二次危险,詹丽英教授亲自护送病人转至沙洋医院,悉心指导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肺康复训练。一周后,刘阿姨康复出院。
专科联盟“结对子”,输血造血后“脱胎换骨”
省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沙洋医院“大变样”始于2015年,两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开展“结对子”帮扶。省人民医院委派副院长、护理总监等专家驻地帮扶,组建重症医学科等11个学科结为专科联盟或专家团队工作室。以定期开展义诊手术、接收沙洋医院医护人员免费到武汉进修学习等方式,推动当地医院诊疗能力全方位提升。
在专科联盟合作中,重症医学科詹丽英教授被聘任为沙洋医院学科业务主任,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对沙洋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理论授课、查房指导、操作带教等。沙洋医院ICU改扩建期间,詹丽英教授亲临现场,对空间布局、院感防控、仪器配置、管理体系、专科运营、核心技术等全方位指导。扩建改造后,沙洋医院重症医学科“脱胎换骨”,实力迅速增强。
湖北省人民医院多年来“传技术、帮管理、带人才、扶学科”,极大提高了沙洋医院重症医学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诊治能力,也加强了重症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双方医院上下联动充分发挥远程医疗、智慧医学的作用,不断深入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并有序搭建急、慢、疑难、重症的分级诊疗体系。
相关报道:
湖北日报:11种疾病缠身,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极目新闻: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楚天都市报: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长江网: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长江云: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湖北广播电视台: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湖北农村广播: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
科普大讲堂开讲:11大疾病缠身生命垂危,武汉-沙洋专科联盟接力救治挽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