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主站
  • 学科速递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2024年10月 总第118期 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宣传部
    本期责任编辑:邹亚琴
    肿瘤Ⅳ科:用真情守护肿瘤患者,用真心劝说“不要急于手术”
    陈永顺:爱“拦刀”的消化肿瘤暖医
    发布:肿瘤Ⅳ科 时间:2022-11-15
    A+ A-  

    走到病床前,查看患者恢复情况

    陈永顺正在查看影像检查报告

    本站讯 “能活到现在,早就超出了医生的预期,都说是个‘奇迹’,现在的我每天都走1万步。”“别看我瘦,但我现在能跑能跳,还经常约上朋友们一起打上2个小时的羽毛球。”“我一年有3-4个月都在外面旅行,我喜欢摄影,出门只要把药带好就行,治疗也不受影响。”

    如果不说,你可能无法想象,他们都曾是被宣判只有几个月生命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如今,他们有的每天锻炼日行万步,有的准备和同伴一起出游旅行,有的常常跟朋友们相约打羽毛球……除了每隔3个月要来进行一次复查外,他们早已回归了各自的生活轨迹。这是11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二楼B区肿瘤科诊室,看到温暖而美好的一幕。

    而坐在这些患者对面的,是那个一如既往耐心倾听,亲切解惑,热心联络患者的各种需求,深受患者喜爱的温情暖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IV科主任、肿瘤中心副主任、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精准放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陈永顺教授。

    被判只活数月的婆婆,3年后日行万步

    “从片子上看,您的肿瘤已经是根治的状态,安心回家,过3个月再来吧!”

    11月9日,71岁的孟婆婆(化名)又一次被告知,自己肝癌复诊结果一切正常,她开心地说:“感谢陈主任,是他让我起死回生!”

    2019年4月,孟婆婆因胃部不适到医院就诊,查出肝癌晚期,肿瘤直径达11.5厘米,已错过手术时机,医生预计生命只有3-5个月,经辗转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IV科求治。该科主任陈永顺接诊后,鼓励孟婆婆不要放弃,并为其采取放疗、靶向、介入等综合治疗。

    “那时,我一天从早到晚要打9瓶针,人也难受得不得了,但陈主任总是一脸微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开导我和家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孟婆婆的肿瘤明显缩小,分期下降,但这时又遭遇新冠疫情。陈永顺又给孟婆婆改用了适合在家服用的靶向药物,直到现在,孟婆婆随诊每次情况良好。“我现在每天都几乎锻炼走1万步,我不说假话,你看我的微信运动。”一边说着,孟婆婆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微信运动记录给记者乐呵呵地分享着,她说:“我现在什么都好,体重从110斤到了130斤,精神也越来越好。”

    “预期生存时间是可以延长的,甚至无限延长,患者们一定要有信心!”在陈永顺主任一上午的门诊中,记者还遇到了好几位和孟婆婆情况类似,发现已是肿瘤中晚期,预期生存时间很短,但他们都经过新辅助放化疗,或者转化治疗后再手术,或者已经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如今都越活越健康。

    “不要盲目急于手术!”治肿瘤欲速则不达

    “我的建议是暂时先不开刀。因为从诊断看,你的肿瘤已有淋巴结转移,先做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会更好。”

    在门诊,48岁的刘女士(化名)刚刚确诊3期直肠癌,而陈永顺的治疗建议,显然是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

    “陈主任,难道不应该是先开刀,之后再化疗、放疗吗?”“医生,我到底能不能手术,我想马上做手术!”不光是刘女士,一旦确诊患上恶性肿瘤,人们往往非常焦虑紧张,着急要做手术,认为癌症进展一天一个样,今天不做手术,明天可能就扩散转移了。

    “不!一定不要盲目手术!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患者。”陈永顺非常郑重,掷地有声地说道。

    “治疗肿瘤就是这样,欲速则不达!”陈永顺解释,肿瘤不是一天长出来的,太着急反而耽误了治疗。在癌症发展的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也不同。比如在癌症的早期,肿瘤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转移,那么这时当然是越早进行手术越好。但像刘女士这样,已经发现有淋巴转移,即使手术把原发病灶切干净了,但转移风险依然很大,术后所需的放化疗药物强度,会大很多。但如果换个顺序,在手术前进行化疗、放疗等,先把肿瘤缩小,控制淋巴结的转移,这样不仅放化疗所需要的剂量更小,手术切的范围也小了,手术也会做得更彻底,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也低了,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治愈率。

    “遗憾的是,仍有太多患者确诊癌症后,恨不得‘今天确诊,第二天就手术’,最终治疗效果也非常不理想。”在临床中,只要遇到类似的患者,陈永顺都会用尽全力去劝说。

    是“拦刀医生”,更是外科医生的“最佳搭档”

    从郴州到武汉,62岁的李师傅(化名)选择跨省就医,只为一场不光保命更要保尊严的“保肛手术”。

    “郑主任,李师傅的术前治疗做完了,可以转到你那边做手术了,他这会过去找你。”11月9日,正在坐诊的陈永顺帮患者李先生电话联系胃肠外科的郑勇斌教授,将已顺利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他,交接到郑教授手中。而这样放心地转交与托付,已成为这对“保肛”组合的默契。

    李师傅来自湖南郴州,他的直肠癌位置不太好,边缘离肛门不足3厘米。他辗转当地多家医院,医生均无奈地告知,想完成保肛手术几乎不可能。

    4个月前,他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但因当时他的肿瘤较大,为了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顺利保肛,李师傅转到陈永顺主任所在的肿瘤科,经过两个周期的免疫化疗和一个疗程的放疗,肿瘤顺利缩小,得到控制。这也是肿瘤科和胃肠外科这对“保肛搭档”成功合作的又一案例。

    其实,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晚期癌症手术,成功背后都有着肿瘤科医生拼尽全力的默默付出。

    “我劝患者不要急于手术,不是不做手术,而是不要一味地‘一刀切’。”陈永顺教授表示,像李先生等类似的,晚期或局部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的救治,离不开多学科协作组的精诚合作,需要科学有序的治疗方案,更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通过我们的治疗,把晚期肿瘤转化到相对早期,让切除的范围更小,保全更多的器官,不仅为外科医生成功拿下手术扫清障碍,更让患者术后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肿瘤治疗结局。”陈永顺动情地说道。

    注重全面管理,当好“消化肿瘤医生”不易

    从医22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肿瘤学博士毕业后,又到澳大利亚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年陈永顺加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后,一直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在消化肿瘤领域,他注重目标管理和全程管理,将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的理念贯穿于全程,为无数患者增加了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交流报告,并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位温暖而有情怀的医生,肿瘤患者的温情守卫者。

    陈永顺非常注重科室文化的建设,常常对同事和学生说:“光会开处方,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合格的医生必须会交流,必须要有仁心、细心、耐心和爱心。”

    “做肿瘤医生,不细心是不行的,细心还要体现在对疾病治疗细节上的把握。”他坦言,相对其他肿瘤医生,当消化道肿瘤医生是很难的,比如晚期食管癌,预期生存1年,晚期胃癌1年,肝癌不到半年,胰腺癌3-6个月……治疗不好,生命很快就没了,所以当好消化肿瘤医生必须把控细节,有创新意识。“对消化肿瘤医生来说,一定要有新辅助和转化治疗的概念,一定要有营养的概念,一定要有全程管理的概念,这些都是始终要放在心里的治疗原则。”

    关于治疗细节、治疗理念,以及临床最新的进展,陈永顺说了很多。如果只有一句话,他最想说的是:“希望肿瘤患者确诊后,先来找肿瘤医生看看,我们会对这个疾病进行全程、全面的管理。”(胡弘)

    相关报道:

    楚天都市报:陈永顺:爱“拦刀”的消化肿瘤暖医

    极目新闻:治肿瘤欲速则不达!陈永顺:爱“拦刀”的消化肿瘤暖医

    肿瘤Ⅳ科:用真情守护肿瘤患者,用真心劝说“不要急于手术”

    本站讯 “能活到现在,早就超出了医生的预期,都说是个‘奇迹’,现在的我每天都走1万步。”“别看我瘦,但我现在能跑能跳,还经常约上朋友们一起打上2个小时的羽毛球。”“我一年有3-4个月都在外面旅行,我喜欢摄影,出门只要把药带好就行,治疗也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