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2月1日下午,眼耳鼻喉医院科研与临床能力提升工作会在学术活动中心六楼会议室举行。程帆副院长、肖璇副院长出席会议,并就进一步落实“院中院”和“世界一流医院”建设战略部署,与眼科中心和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老中青三代专家就如何以学科建设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度沟通和交流。
程帆副院长表示,专科能力提升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眼科中心和耳鼻喉头颈外科是医院传统优势学科,要积极构建统一协调发展的运营机制,基于专业特色,明确定位、精准发力,做到学科亚专业化、专家专病化、专病特色化。要进一步理顺学科与科室的关系,发挥大科—亚科体制优势;理顺学科与亚科的关系,凝练学科方向,加强亚专科建设;理顺主任与专家的关系,培育专科专病特色,培养名医名家。
程帆副院长提出,学科定位、学科基地、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管理,是学科建设的6大要素。要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级医院评审、DRG质效评价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为指挥棒,从能力提升、精益管理和应对技巧三个方面发力,将学科空间结构布局、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与医疗工作融合。要辩证看待临床与科研的关系,高度重视科研工作,通过临床成果理论化和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充分展示专科与专家形象,吸引更多病人来院就医。
程帆副院长表示,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不断优化学科结构,进一步落实“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诊疗精准化、治疗舒适化”,建立基于国家各指标体系的医师、学科评价和医疗、门诊质控管理体系,并细化学科、医疗组和医师评价指标,实现考核精准化、精细化。
程帆副院长强调,万红慧书记、王高华院长高度重视并部署推进投入“院中院”建设,为学科发展带来了崭新机遇。设立眼耳鼻喉医院这一“院中院”,是医院集中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学科群,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便捷的健康医疗服务的创举。要从明确功能定位、提高专科能力,优化学科结构、提升手术占比,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合理用药,规范临床路径、加强费用管控,强化精益管理、提升病案质量,加强科研管理、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信息建设、提高职患体验七大方面发力,进一步平衡和争取平台等资源,充分展示亚专业发展成果,大力提升年轻医生影响力,优化各级手术治疗模式,引导开展日间手术,进一步规范医师外出行为,强化人才和设备支持,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人民健康事业。
眼耳鼻喉医院负责人、肖璇副院长表示,万红慧书记、王高华院长反复强调,要深入贯彻国家“四个面向”“创新驱动”和“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推动人民健康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本次眼耳鼻喉医院的首次工作会议,共同探讨医院科研与临床能力提升方案,对加强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优化“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各项工作,促进眼耳鼻喉医院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肖璇副院长介绍,五大“院中院”建设是以医院战略为导向,跳出本位主义和所在专科,基于全局态势做的针对性创新性战略部署,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和品牌竞争需求。眼耳鼻喉医院以“王牌+王牌“进行优势联合,共同探索长效的学科合作模式,发挥各自在专业领域的科研优势和临床优势,从交叉融合平台、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教学等多个方向开展前沿科学联合研究,以具体合作内容为抓手,吸引一流人才加入,力争在学术界、学科界形成有原创性、突破性、对学科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并致力于培养国际一流创新型人才。
肖璇副院长表示,学科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要立足当前、不懈努力、持续创新,以问题为导向,以世界一流医院和建设更多交叉融合平台为目标,依托临床技能培训基地,规范临床培训和IIT流程,实现更多青年项目向面上项目转化。建议可对标“内镜精灵”等优质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模式,互相借力,融合发展。
就眼耳鼻喉医院发展,她提出4点建议:一是坚定信念,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二是更新观念,促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变革;三是认清形势,多学科联合正在深刻改变医院发展格局,要加强学科间新型合作关系、建立学科共建共享机制、建立临床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提高临床资源利用率、建立更具开放性的协作发展体系;四是贯彻落实,坚持“医、教、研、社会服务”全面发展。
眼科中心、耳鼻喉头颈外科中心各科主任、各党组织负责人、各亚科护士长、老专家代表和科室骨干人员参加会议。五官神经精神分党委、党政办公室、医疗部、门诊部、护理部、医疗设备处、科研处、教学办公室、对外联络部、药学部、药品试剂供应科、医保办等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分别从学科现状和发展规划、学科构架与治理体系、专科专病与特色诊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科研基础与成果转化、多学科合作与融合发展、学科地位与社会影响、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等方面,对眼耳鼻喉医院未来如何提升专科能力、更好助推院中院建设、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与会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所辖工作表态,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医院党委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积极支持推进“院中院”建设。(杨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