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IF=32.086)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为心脏移植术后的远期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策略,通过精确的局部免疫调节,提高器官移植后的存活率,并将免疫抑制的副作用最小化。
该论文题为“Lymph-Node-Targeted Drug Delivery for Effective Immunomodulation to Prolo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车彦佳为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任肖荷、第一临床学院博士研究生吴琪、硕士研究生邢凯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维教授和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程巳雪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的支持。
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终末期心脏衰竭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心脏移植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如供体器官来源不足与受体需求量大之间的不平衡,移植心脏远期不可避免地发生慢性移植物血管病,以及长期系统性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受者的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导致感染、肿瘤和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增加。因此,移植后的器官功能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异种移植的发展也使得开发更为有效的免疫调节策略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难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维教授课题组致力于移植器官后的精准靶向免疫治疗,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程巳雪教授课题组致力于纳米递送载体的设计和构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成立后,两个课题组通力合作,探寻适合于防治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发生的新型免疫抑制策略。
该研究在小鼠心脏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中证实,淋巴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对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进行特异性调节,有效延长心脏移植物的远期生存时间。通过将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1的特异性适配子引入到由CaCO3/CaP/肝素组成的纳米递送载体的表面,该靶向递送系统可以实现对淋巴结的靶向药物递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剂FTY720在引流淋巴结中的积累,从而诱发对淋巴结的免疫抑制,有效促进内源性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并降低心脏移植后引流淋巴结中效应T细胞的比例,在心脏移植后发挥免疫耐受作用。
该研究的淋巴结靶向策略,可特异性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减少对全身免疫抑制的影响,从而降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研究为心脏移植术后的远期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策略,通过精确的局部免疫调节来提高器官移植后的存活率,并将免疫抑制的副作用最小化。(邹亚琴)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0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