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疼,真的是一种病。无痛,是人的基本权利。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光谷院区,就有这样一个年轻而充满微创新技术的神秘科室:病床经常加床,来自全省、全国各地的患者来到这里,只为远离疼痛困扰,重拾生活的信心。
贾一帆手拿即将给患者植入的“起搏器”
在这个科室里,有这样一个医生,他的微信朋友圈有9110位好友,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备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和家属,而来自病患的每一条消息,他都会回复,为他们答疑解惑。他说:“只要看到消息没及时查看和回复,我就浑身难受。因为看到过太多备受疼痛折磨的患者,我只想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贾一帆主任查房时,即将康复出院的病患送上锦旗
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极目新闻主办的“2023寻访魅力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不少读者向本报推荐了这位善用“黑科技”妙手祛痛的好大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贾一帆。
痛不欲生,他们在这里重回“无痛”生活
“疼了十几年,总算可以整晚整晚地睡觉了。”12月5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三号楼16楼疼痛科的诊室,来复查的周先生开心地说道。
3个月前,在找到贾一帆时,来自湖北黄冈的周先生已被“三叉神经痛”折磨了15年。“大概从15年前,突然开始嘴巴周围痛,这些年来,我来回辗转过很多医院,吃过中药、扎过针灸,做过伽马刀,还甚至开颅做过微血管减压手术。”60岁的周先生说,这么多年,但凡他听说哪里有什么“独门绝招”治疗疼痛的,都会去尝试,可是收效甚微。“真的是太痛苦了,疼得越来越狠,像放电一样,晚上都无法睡觉。”想起过去的疼痛,周先生还是心有余悸。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专家贾一帆治疗疼痛有“绝招”,半信半疑地来“碰碰运气”。
正在手术中
“你这并不是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实际上是外周神经出现病变。”经过一系列的耐心沟通和检查,贾一帆现场为他做了局部神经阻滞,疼痛明显减轻,“您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局部微创手术”,随后,在办理住院后,贾一帆局部麻醉实施了外周神经电刺激植入术,手术30分钟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电刺激”,折磨周先生15年之久的疼痛明显减轻。
在很多人眼里,“疼痛”只是一种症状,忍一忍就过去了。
“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得治!消除疼痛是每位患者的基本权利。”贾一帆介绍,通常头痛看神经内科,膝盖痛看骨科,带状疱疹看皮肤科。但是病看好了,疼痛没好,怎么办呢?“于是疼痛科应运而生,就是为了让这些‘痛不欲生’的患者们不再求治无门。”
带领团队义诊
他说,医学上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如果疼痛超过三个月以上,就是慢性、顽固性疼痛,都属于疼痛科的诊疗范围。临床上的疼痛有很多种,包括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痛等,还有一些非疼痛疾病,如失眠、面肌痉挛、面瘫、脊髓损伤、神经损伤、呃逆等,也是疼痛科的就诊范畴。
和很多疼痛科医生一样,贾一帆是麻醉专业出身。从医院1998年设立疼痛门诊之后,就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疼痛患者。多年来,他见过太多辗转在各个科室、各家医院的疼痛患者,他们有着曲折的就医经历,拿着厚厚的一摞病历往返奔波,钱花了,疼痛却在逐步升级。
2018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成立疼痛科,贾一帆完成了从一名麻醉科医生到疼痛科医生的转变,带领团队到光谷院区开疆拓土。“疼痛科是以治疗慢性疼痛为主,以微创介入为核心技术的临床科室。医生可以运用手中的武器帮助病人缓解疼痛,这种成就感和认同感都来得更加强烈。”
门诊坐诊
有位来自新疆的老年患者,就在一次寻常的腰椎间盘手术后,遗留下挥之不去的术后疼痛。他从北到南一共就诊过全国十数家三甲医院,历经3次大手术,身上的钉子反复放了又取,前后花了100多万。当老爷子出现在贾一帆面前时,正是大夏天的,他上半虽身穿着夏装,但下半身却棉裤棉袜腰间还裹着热水袋,刺骨的疼痛让他濒临崩溃。终于,在贾一帆的帮助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老人是手术后遗留下了顽固的神经痛,最后通过脊髓电刺激起搏器的植入,缓解了多年的痛苦。
还有一个10岁的孩子,被不明原因的神经痛折磨了三四年,辗转多家医院,各种治疗方法均无效,最终不得不休学。这个小朋友让贾一帆印象深刻:“小小年纪却非常坚强,痛楚来袭,也强忍着泪水。”最终,贾一帆在局麻下为其进行了电刺激植入术,全程他也非常配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院一周后,他开心地重返了校园。贾一帆一直保持着和小孩父亲的微信联系,也经常主动问问小朋友的近况。
除了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患者,还有“痛”不欲生不远万里来汉求医的外国患者。今年9月底,被持续胸背痛折磨多年,“疼起来像刀割样剧痛”,反复就医无法缓解之后的一位英国男子,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于9月25日跨越万里来到武汉,贾一帆团队仅用微创的“一根针”巧施妙术,“针”到痛除。
贾一帆治愈过的疼痛患者不计其数,他所在的疼痛科有44张病床,常年一床难求。曾经痛不欲生的患者,在这里重回“无痛”生活:有的入院时是“坐着轮椅,或者被抬着进来的”,出院时则能独立“走出去”;有的来之前是“痛到流眼泪”,离开时是“开心到掉眼泪”。
“截”处逢生,他让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
疼痛科,作为一个与“顽固性疼痛”斗争到底的新兴学科,也是一个充满“神奇”黑科技与创造奇迹的地方。
有望让截瘫患者“站起来”的起搏器
打开贾一帆主任的微信朋友圈,你会看到他发布的各类疼痛科普与视频,记录着他忙碌的会诊与参加学术活动的身影,以及运用各类微创新技术为患者疗伤祛痛的手术展示。在他的“兵器库”中,最常亮相的便是一个银色金属起搏器。每次术前,他都会手拿这个银色金属“小盒子”,定格下又一例的电刺激电极植入术。这个技术不仅能为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解除病痛,还给不少截瘫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甚至让他们重新“站起来”。
“从截瘫到康复,整整一年时间!两次手术,从医患到亲友情谊,谢谢‘美人姐姐’的一路走来的信任。”这是今年5月27日贾一帆的一条朋友圈,并配上了这个网名为“美人姐姐”的患者在康复后,重回疼痛科病房,一边迈着自信的步伐,一边向贾一帆致谢的视频。
即将出院的“美人姐姐”与贾一帆合影
原来,“美人姐姐”是一位50多岁的患者张女士,她因患胸段脊髓肿瘤,于2022年5月,病情急剧变化。她由之前的走路困难、感觉减退发展到了大小便失禁,行动只能完全靠轮椅。在接受脊髓病变切除手术后,肢体功能稍有改善,但仍有剧烈疼痛和不全截瘫等症状。张女士的家人四处求医,最后决定前往以脊髓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治疗脊髓损伤疼痛见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找到贾一帆做最后一搏。
贾一帆带领团队全面分析病情后,决定为她进行临时脊髓电刺激植入术(一期测试)。张女士的疼痛明显减轻,再配合疼痛科的康复治疗,两周后她的大小便控制及肢体活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随着拔出临时刺激器,患者疼痛、下肢肌力及大小便功能又开始出现加重的趋势。贾一帆又带领团队为其行二期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永久性电刺激植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康复,张女士出院时紧紧握着贾一帆的手感激地说:“你就是我的恩人,让我重获新生,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疾病损害我们的身体,疼痛摧毁我们的灵魂,而截瘫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它会让患者感受不到生存的意义。”
贾一帆正在手术中
脊髓电刺激植入术(SCS)是一种近年来在国际上新兴起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手术将电极覆盖于脊髓相应节段,按照一定的频率放电,起到刺激副交感神经、缓解肌肉痉挛、加快血液微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减轻疼痛等功能。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每年开展脊髓电刺激植入术近200例,为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或功能康复,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脊髓损伤、神经损伤、会阴痛、脊髓炎、下肢缺血性疼痛等患者的恢复带来治愈希望。
带领团队查房
“截瘫患者住院周期长、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花费多。如何让存活下来的截瘫患者缓解疼痛,早日改善神经功能,甚至是恢复肢体部分活动功能,做到日常生活自理,既是患者及家属的殷切期待,也是临床医生渴望解决的医学难题。”贾一帆介绍,我国截瘫患者已突破100万,并以每年12万的速度递增,然而,以往脊髓损伤尚无成熟确保疗效的治疗方案,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也参差不齐,而脊髓电刺激植入术,除了能缓解疼痛外,还能控制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促进脊髓损伤康复,有望让截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的改善或康复。
2019年5月,贾一帆将全植入式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在湖北省内首次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治疗上。目前,已有数十例截瘫患者完成了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绝大部分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明显改善了运动功能。该手术的开展,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截瘫患者解决疼痛、恢复运动功能提供了一种新希望。
待患如亲,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医生
在同事和家人的眼里,贾一帆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医生。他不仅能够把日常工作做到极致,在照顾病人方面更是细致入微。从医20多年来,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对医术精益求精,把无限的热情都倾注在对患者的医治中。
每周一,是贾一帆最忙碌的一天。
12月4日,清晨6时32分,贾一帆已经在微信中发出了当天的第一条回复信息,这是一个截瘫患者家属在前一天晚上12点多发来的消息,询问术后康复中的一些问题。
此时的他,已经坐在了首义院区的诊室里;而这个时间,是他的常态。“除每周三上午外,其余四个上午都是我的门诊时间,我都会在六点半左右来到诊室。”
来到诊室的贾一帆,先会集中回复一下前一天没来得及回复的患者信息。然后,打开电脑,了解当天挂号患者的信息。他会仔细查看每个患者此前的就医和治疗情况,提前做好准备。“提前了解,不仅能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细致和用心,主要我们疼痛科不太一样,不是单一地看一个器官的问题,患者的就医经历往往很曲折,病症也不能先靠化验指标解决,而是全凭患者的主诉,所以最好能提前掌握患者的情况。”
7时30分,他开始接诊当天的第一位患者。
记者发现,疼痛门诊的就诊时间往往较长。不少患者坐下来就说“全身都疼”“痛不欲生”……医生除了需要耐心“倾听”每一个患者的疼痛,去纾解他们的焦虑和无望之外,还要引导他们诉说病情,并且说到点子上。因此一个病人看下来,至少要花15分钟,甚至20分钟以上的时间。
12时25分,结束门诊的贾一帆又要匆匆赶往光谷院区。每周一,还是他的手术日,当天,共安排了26台手术。
13时10分,路上匆匆扒拉了几口午餐,赶到光谷院区时,患者已在手术台上,无缝对接。当天的手术兵分三路,做到了晚上10点。除了5台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外,还包括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三叉神经痛、肩周炎、筋膜炎、压缩性骨折等微创手术。
贾一帆主任正在手术中
“我的病人不只在门诊和病房,还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微信好友和各个网络平台中,分布在全省、全国各地,每天他们都会留言各种各样的问题。”贾一帆打开了自己的微信通讯录,共有9110位好友,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备受疼痛折磨的患者和家属。
微信通讯录截图
不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或是通过其他渠道慕名找来的患者,只要有需要,贾一帆都会让对方添加自己的微信。“及时有效地沟通非常重要。疼痛的患者往往比较焦虑,对他们来说,医生的回复,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会有很大的安慰作用。”
虽然每天工作时间要超过14个小时,但是不管每天忙到多晚,贾一帆都坚持在手机上回复每一个患者的问题,从无例外。“稍微空下来,我也会回复患者的各种咨询与信息。”贾一帆笑称自己可能是有点强迫症,“没办法,每条信息都会点开,所有信息都要回复。要不然,我就会难受。”此外,他还会在各种线上软件程序里,比如:武大云医、百度健康、小荷医生、好大夫等网站上,回复一些患者的咨询。他说:“看到太多备受疼痛折磨的患者,深切感受到疼痛对人的肉体与精神的摧毁,我只是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虽身兼非常多的各种学会、机构任职,医院和社会颁发的各种荣誉数不清。但谈到成功,“我们科室最大的成功,是开科5年来未曾发生一例医疗事故甚至是有效投诉,这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任,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成绩。”贾一帆如是说。(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杨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