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载薪火相传。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这所全国首家由早期共产党人创立的“红色医院”,今年迎来百年华诞。
百年人民、红色基因,人民信任、国家重托,熔铸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厚情怀。百年来,医院始终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践行“红色一流公益幸福”的核心价值观,一代代“红色医疗先锋队”医疗服务沉下去、危急时刻顶上去、高质量发展持续下去,以融合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聚焦“创新驱动”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世界一流医院建设。
一所百年老院,一个新的世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百年人民·启航“星”程
全球首颗医学遥感信息卫星整装待“发”
百年人民,为人民健康奔赴星辰大海
2023年10月2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研制总结暨出厂评审会在哈尔滨哈工大卫星基地举行。经过专家组评审,全球首颗健康研究领域的专用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珞珈四号01星)已整装待“发”,可以随时受命发射升空。
这颗全球首发的医学遥感卫星,是人民医院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成立全球首家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后,“遥感+医学”推出的首个重磅融合科技创新。
卫星设计载荷约60公斤,装备可见光高光谱相机、紫外相机等,兼具高光谱、微光、紫外等多模式,具有一体化设计、成像范围广、工作模式多、图像获取快等优势,可探测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长龚健雅介绍,建立面向环境健康因素监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多源遥感微纳卫星系统,研制多传感器载荷卫星平台,突破“水—土—气”健康要素遥感智能高精度反演监测关键技术,能填补全球健康研究领域遥感监测空白,将健康、人口和环境数据联系起来,实现在不同地理尺度评估和量化健康相关变量与环境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医学遥感应用示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院长王高华表示,适逢人民医院百年院庆,在人民医院7000余名干部职工的热切期许下,在全球遥感科学界和医学科学界的万众瞩目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的研制成功,是一项了不起的世界性创举。人民医院将大力推进测绘遥感技术与健康卫生事业的融合,在更广的范围和更精密的领域推动遥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不断提升人民医院的科研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造福更多民众。
据了解,人民医院树立“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以融合创新为引擎,积极与武汉大学等校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跨学科融合医学研究中心,先后成立全球首个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全国医院首个医工融合研究院、公共卫生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医学与物理研究院,7位两院院士、70余位国家级人才进驻医院交叉融合创新平台,共同推进“医学+”多学科交叉创新体系建设,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科技新动能。
百年奋进·创新为民
跻身全国医院科技创新“第一方阵”
百年人民,为人民健康奋斗的创新之路从未停歇
“大众的健康需求,一直牵引着人民医院的视线。解决临床之需是我们创新的最强劲动力。”万红慧书记强调。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人民医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努力打通从科技成果到落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效果。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上,医院荣获“全国进步最快榜单第一名”“专利授权量榜单第七名”“专利申请量榜单第八名”等多个全国前十奖项,跻身全国医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第一方阵”。近五年心血管病学科技量值位居全国大型医院前二,医院科技产出排名全国前三。
医院在全球率先研发内镜质量改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内镜精灵”,将消化道肿瘤漏检风险降低近八成,作为中国医学创新标志性成果连续两届亮相进博会。目前“内镜精灵”已覆盖全国680余家医疗机构,总计协助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24816例,病人活检率较以往下降一半,早癌检出率是我国平均值的2倍以上,为患者和国家节省了近75亿元医疗开支。
人民医院致力于培育让成果拔节生长的沃土。2018年以来,医院坚持“送出去”战略,陆续派出约百名优秀青年骨干赴海外一流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开展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或临床研修。为此,医院专门出台激励政策,全额发放他们在国外学习期间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至少按在岗时的60%发放,让其无需担心经济问题而专心学习。近五年,人民医院国家高层次人才总量上涨近3倍,在多个医学领域实现突破。2022年,该院新增国字号人才居全省医疗行业第一。
2023年7月7日,国际顶级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特聘教授叶克强教授、神经内科张振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重磅研究成果。这也是医院神经内科杰出创新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再次登顶世界顶级三大期刊。2022年3月,神经内科熊婧教授为第一作者在《Nature》杂志重磅发表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医学科学界高度关注,同时这也是湖北医口首次在《Nature》这一世界顶级期刊发表创新研究成果。当年3月7日,医院党委以“大手笔”重奖神经内科创新团队的举措,轰动全国,释放出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强劲信号,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医院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推动人民健康事业发展,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成立心血管医院、神经精神医院、眼耳鼻喉医院、消化医院、泌尿肾科医院等5大“院中院”。5大“院中院”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为核心组建,具有强大的专科实力和鲜明的专科特色,在技术、人才、平台、品牌上,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有相当大的优势,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便捷的“一站式”集成健康医疗服务的同时,以机制创新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攻关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难题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今年9月,床位1000张,单体规模位居华中第一、中国第四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大楼投入使用,让“以心血管健康为中心”的一站式诊疗模式落到实处,服务流程和内容的集成、整合,使患者在就诊时更加明确快捷;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同时,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百年征程·医心为民
红色基因孕育“人民医院一院好人”
百年人民,医心向党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9月30日,《一封信“曝光”四名武大医学生义举》的新闻上了热搜,他们的善举是对“生命至上”最为鲜活和精准的诠释。
万红慧书记表示,社会有正气,民族才会生生不息,国家才会兴旺发达。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涌现出一大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英勇施救的“见义勇为好医生、好护士、好医学生”,形成一支弘扬社会正能量、彰显时代新风采的医务人员见义勇为英雄集体。
医务人员见义勇为英雄集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在飞机、高铁、地铁等公共场所见义勇为50余次,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300余次,阅读量超过20亿,相关成员获评包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在内的国家级荣誉6项,并集体获评2021年度“湖北省三八红旗集体”。“人民医院、一院好人”的优秀文化享誉全国,让中国医护人员见义勇为成为了新时代社会风尚。
百年人民,医心为民;初心不改,仁心济世。
6月下旬,万红慧书记、王高华院长分别带领“红色医疗先锋队”,下沉到恩施、汉川两地帮扶基层,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一下三民”实践活动,也是医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一个缩影。
万红慧书记介绍,在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中,医院坚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把公益性写在改革发展旗帜上,把红色基因植根于百年文化之中。医院在全国创新建立“院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四级党组织模式。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作为全省医院唯一代表受邀参加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并专题汇报党建成效,获得高度赞誉。
医院建立托管、联合、协作、合作与支援“五位一体”的医联体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红色医疗先锋队”走遍全国。北到新疆,南到海南,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超过100家,专科联盟超1000个,每年有近千万患者从中受益,5家托管医院成功晋升“三甲”。
今年10—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百年院庆健康惠民大型义诊月活动走进湖北沙洋、红安、恩施、武昌“红巷”等五地,将优质医疗资源和暖心医疗服务送到基层、革命老区和普通群众身边,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人民医院建院百年的健康红利。首义院区、光谷院区以及心血管医院也同时开展大型“义诊周”活动,连续7天为患者免除专家门诊、普通门诊挂号费,共惠及百万群众。(文/黎清 任艺萱)
报道链接: